夫唱妇随跑天路





夫唱妇随跑天路

郑盛光

一般来说,人到了成年阶段,大部分总是忙于成家立业,把自己的后半生完全贡献给社会与家庭。过去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配在现在的社会里已经改变了。丈夫不只是出外赚钱养家,有时也要负起照顾孩子、煮饭、洗碗、洗衣服等工作;太太也不只是操持家务,或是依赖丈夫单方面的收入而三从四德,她们一样需要出外工作。

也因为这样,夫妻之间只能够在赚钱的事上「夫唱妇随」,在教会属灵的事工上却力不从心,只能付出「剩余」的时间与精力。在教会中,要找那些能够承受事奉岗位的人,大部分属年轻者。成年人呢?他们往往是教会事工「缺失的一环」(The Missing Link),这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今天在一般的教会中,若能够重新注意这缺失的一环,让更多成年夫妇同时看见他们对教会应负的责任,在教会的事工上「夫唱妇随」,教会必定蒙福。

以下要从使徒行传十八章来看亚居拉、百基拉这对成年夫妇,看他们如何一面制造帐棚,一面在教会里热心事奉神。他们到底有那些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效法的榜样?

一、他们生逢乱世,随遇而安

使徒行传记载,这对夫妇本是住在罗马城,但由于罗马皇帝革老丢的政治手段,下令所有犹太民族必须即刻离开罗马,于是就成为政治下的难民(徒十八2)。罗马政府为何突然出此下策?有些学者根据史料认为,这纯粹是针对犹太主义与犹太基督徒之间的冲突而下的政策,为的是避免这些民族所传的宗教带来社会上的搅乱。

我们可以想象亚居拉、百基拉的处境。他们在罗马城住得好好的,这时却要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这是相当不方便之事。他们搬去那里呢?哥林多城(徒十八1~2)。为何不去别处,要到哥林多城?是不是因为这城市经济繁荣,生活水准比较高?或是为了满足物质享乐所带来种种的好处?都不是。他们主要动机是为了福音的缘故。换句话说,这对夫妻不因为信仰的难处而减少对福音工作的负担。搬家对他们来说,或许是另一个事奉的据点,是另一个福音的契机。家可以搬动,传福音的心志不会随着新的环境而移动。

今天我们生活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环境中,我们习惯安定,不喜欢到处搬家。要搬家总得有个好的理由。比如说:为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为了更好、更舒适的环境,或为了孩子的求学与将来的出路等。如果说,神让你看见福音工作的需要与契机,你不得不离开所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居住,你愿意顺从神的旨意么?今天教会需要这样的人,但这样的人不多。我们所见大部分成年人都是满于现状,容易被生活包袱所缠的人。

不管怎样,让我们学效亚居拉、百基拉这种随遇而安,具有高度热忱,不断寻索新机会的美好榜样。或许有一天你的工作被调动,或是其他原因,你要好好寻求神的旨意,把搬家看着是另一个传福音的途径,把属灵的价值放在我们的职业上。这样,搬家不但不会阻滞我们的事奉,反而带来福音的好处。

二、他们协助保罗,开拓教会

圣经用了两个很特殊的字眼来形容这对夫妇如何在巧合的情况下与保罗同工,一起开拓哥林多教会。第一个字眼「遇见」,这字眼让我们想到什么?一个真心事奉神的人,神会让他被人所「遇见」(徒十八1)。亚居拉、百基拉被保罗遇见,不是偶然,背后必定有神的手在引领。可见一个基督徒若心里准备要事奉神,心里充满负担,他无论去到哪里,神必定会为他开路。有些时候,神会让你意外地遇见某某人,藉着某某人成为同工。

第二个字眼「投奔」(徒十八2),表明我们不但被某某人遇见,甚至还成为对方及时的需要与帮助。保罗从这对夫妻的职业中找到立足点,这对夫妻也从保罗的遇见中成了福音工作的伙伴。这是不是很奇妙?正所谓「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亚居拉、百基拉万万没想到能够在这种巧合的情况下,成为开拓教会的先锋。更妙的是,保罗原来与他们是同业者,那就是制造帐棚。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他们之间同心配搭与共识的机会(徒十八3)。

我想,亚居拉、百基拉必须靠这一份职业来维持生活所需。然而值得我们欣赏的是,这对夫妻并没有太过着重自己的职业而忽略更崇高的目标使命。制造帐棚乃属一种手工技能,专为罗马军事而用在战争的军营当中。这份工作不容易做,要倾注不少时间与精神,才能把每块皮料缝好;加上有时要赶工,恐怕做多了会疲累。但这对夫妻有一颗自发性的心志,工作再累也不忘找机会多作主工。他们尽量作出迁就,宁愿让赚钱的机会流失,不愿叫主的工作受到任何的亏损。他们与保罗同工,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辩论,劝化犹太人和希腊人(徒十八4)。就这样,神藉着他们与保罗用了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建立了哥林多教会(徒十八11)。圣经说:「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全家都信了主,还有许多人听了就相信受洗。」(徒十八8)

弟兄姊妹,今日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专业条件」可以用来推展教会某些新的事工时,我们能否辨识并掌握最佳时机,认真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自己具备更充分的弹性,以致教会事工能发挥更大的果效?

有一句话说得好:「基督徒不应当有属世的野心,却应当有属灵的雄心。」若我们愿意,神可以藉着我们这些平凡人,留下不平凡的事迹;神亦可以透过你我的付出,使垂死的事工再现生机。

三、他们随时准备,听候差遣

保罗是神的仆人,神差他去哪里,他就去那里,一点都不迟延。亚居拉、百基拉跟随保罗一段时间,渐渐学会这属灵的秘诀,那就是随时准备,随时听候差遣。当保罗觉察外邦人归主的时机正在不断地扩展时,他可能特意邀请这对夫妻离开哥林多,与他同往叙利亚去。保罗其实没有勉强他们跟随,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跨越自我的界限,进入另一个全新的局面。

如果是我们的话,也许会埋怨说:「又要搬家?我在这里生意做得还不错,教会事工也上了轨道。保罗啊,你自己去好了,我想留在这儿生根建造,享我的晚年。」亚居拉、百基拉愿意顺从保罗的意思,为福音的缘故再次搬家。上次搬家是罗马政治所逼,这次却是自愿的,真是何等难得(徒十八18)。

再想深一点,我们看见这对夫妻不但与保罗站在同一阵线上,他们夫妻间也很同心。做太太的没有在这件事上闹意见或成为丈夫的拦阻,她实在表露出顺服的美德。能做到这一点,背后原因来自夫妻二人如何同心静思祷告,如何互相透过协商、调适与寻求共识,才能突破重重的障碍。

正当他们抵达以弗所的时候,保罗看见这城的需要,就特意「把他们留在那里」,自己因为有些重要事要办,冲冲离开他们往别处去了(徒十八19)。我们再一次看到这对夫妻没有露出半点不满的情绪。他们已作好准备,随时听候差遣。他们不是为了迁就保罗,他们留下来,是因为清楚看见以弗所这个充满邪术之地实在需要福音(徒十九19)。

今天在教会中有些基督徒在某一个地方教会事奉,已经熟悉那儿的环境,已经掌握那儿的人情世故,就不太愿意为了福音的缘故随时留心听候神的差遣,走到另一个未知数的事奉领域。我们的事奉常常都是画地自限,因此不能为神完成其他重要事工,让许多机会白白地溜走了。我们故步自封,保持原状,每天例行公事,做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当我们的心胸被自己的地盘占据,我们再也看不见其他地方的需要。

求主改变我们,愿意成为一条流通的管子,将神丰富的恩典随时流露出去,使更多的人因此得到帮助。

四、他们开放家庭,栽培门徒

对现代人来说,家庭是私人的地方,应该保守隐私,不能随便让人出入。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恐怕夫妻之间、儿女之间不和谐的一面会成为别人的笑柄。亚居拉、百基拉没有顾及这些私人的问题,他们眼中浮现的,是每天经过家门那些困苦流离的人群。为了接触这些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家庭开放,作为教会敬拜、祷告、传福音与发展事工的据点。不但如此,他们为了栽培后起之秀、塑造与建立基督徒的生命,索性以自己的家庭作为教导圣经的最佳场所(林前十六19)。

要成为别人的老师,本身必须在信仰上有一定的基础。虽然亚居拉、百基拉曾在保罗的栽培下获得许多丰富的真理,但是当保罗离开之后,他们一定更加努力追求,把过去所学的不断整合与汇通。到了一个地步,他们连亚波罗这位大有学问、最能讲解圣经的人,都能一下子看出对方的错误与不足之处。于是就邀请亚波罗到自己家里,按部就班的「将神的道给他讲解的更加详细」(徒十八24~26)。要把一个有学问又能言善辩的年轻人栽培起来,所要花的功夫实在不简单。除了本身要有学问与属灵的涵养之外,还要加上耐心与爱心。

亚居拉、百基拉没有白费心机,他们所付的劳苦,终于得到美好的成果。他们所栽培的学生日后的确成了神手中合用的器皿,并且在亚该亚一代地方「多帮助那蒙恩信主的人,在众人面前极力驳倒犹太人,引圣经证明耶稣是基督。」(徒十八27~ 28)

使徒行传十九至二十章记载保罗又回到以弗所,还在那里住了三年之久,建立许多美好的工作(徒二十31)。这段时间亚居拉、百基拉不在,也许他们知道保罗要回来,所以才放心回到罗马去了。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罗马皇帝革老丢不久后收回先前(主后52年)驱逐犹太人的命令,这对夫妻再次回到罗马居住,并在那儿带领教会。保罗过后写信给罗马教会时,特别向这对夫妻问安,而且在点名问安的名单中,他们的名字是放在第一个,可见他们在罗马教会中享有特殊的地位。

保罗在信中为这对夫妻作见证说:「他们在基督耶稣里与我同工,也为我的命,将自己的颈项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谢他们,就是外邦的众教会也感谢他们。又问在他们家中的教会安。」(罗十六3~5)在这里我们看见什么?这对夫妻能够得保罗及教会的尊敬,是因为他们过去曾付出的代价。「问在他们家中的教会安」,这句话显示亚居拉、百基拉无论去到那里,总是不忘把自己的家庭开放出来,成为聚会的地方,这实在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结论

圣经最后一次提到亚居拉、百基拉是在保罗带着锁链去罗马之时,这时已相隔十六年。这对夫妻又搬家了,他们回到当初牧养的以弗所教会,在那儿可以协助年轻的提摩太。也许保罗因为有这对夫妻搬到以弗所,才放心叫提摩太「赶紧在冬天以前到他那里去」。保罗知道自己将为主殉道,所以写了提摩太后书,并且再次向这对夫妻问安(提后四21)。

相传记载这对夫妻最后也为主殉道,他们一起被带到城外斩首。他们不害怕,手牵手的步向刑事台。他们虽死了,他们一生的贡献却成为许多人的祝福。初期教会为什么那么复兴?我想是因为许多像亚居拉、百基拉这样的成年基督徒。

亚居拉的意思是「鹰」,百基拉的意思是「有价值」。这两个名字很有意思,正如其名,他们好像鹰到处飞翔,到处移居,到处为家。他们居无定所,从意大利的罗马到哥林多,从哥林多到以弗所,从以弗所到意大利,最后从意大利到以弗所,贯穿欧亚两大洲。这样奔波与不便的生活有价值么?答案是肯定的。鹰的特色是飞翔于天空中,自由自在,不受属世间所影响。它们超越属世的一切,因为它们的眼睛看得远,不以地上为终极的价值。

有人这样说:「健康的生命不在乎得到什么,只在乎付出什么;价值的人生不在乎属世的好处,只在乎属灵的满足;扎实的信仰不在乎经历更多的考验,只在乎考验过后能否更加完美与成熟。」

今天,我们必须建立超越属世的价值观,职业对我们来说,不是为了赚取更多金钱与物质享受,它只是一个途径,方便我们藉着所受的教育、技能、学识等去接触社会更广大的人群,在他们中间为主作见证。

但愿我们都学效亚居拉、百基拉,在我们的工作中建立使命,在使命中看见人的需要,在需要中看见我们的责任,在责任中完成主的召命! ■

access_leve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