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综论之 《以斯帖记》——隐而活的工作

旧约综论之 《以斯帖记》——隐而活的工作

旧约综论之 《以斯帖记》——隐而活的工作

胡恩德

末底改托人回复以斯帖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以斯帖就吩咐人回报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 (斯四13~16)

据一些圣经学者认为,《以斯帖记》所载的王后以斯帖,跟《尼希米记》所说的王后乃同一个人。因为虽然《以斯帖记》所讲的是亚哈随鲁王,而非亚达薛西王,但他们相信“亚哈随鲁”和“亚达薛西”并非两个人的名字,却是称号,而一个称号是可用于另一个人身上。据悉,旧约最古之译本《七十士译本》把亚哈随鲁王直译为亚达薛西王,但没有指明是一世还是二世君王。无论如何,《尼希米记》第二章所说的王后是否以斯帖,并非该书之关键所在。

犹大人面临灭族危机

《以斯帖记》第一章提到波斯的亚哈随鲁王富甲天下,权力超著,在极度高兴的情况中,却被一些事情激怒。因为王后瓦实提不肯服从王之命令,故此不获准再到王的面前,这样她那王后的位分也被废除了。

第二章述说在犹大被掳的人中有一女子名以斯帖,被选上为王后。她的养父末底改(本是她的堂兄)坐在朝门处,朝门位于王宫外面的一些地方。据说人若想进见王,就入到朝门内的地方坐着等候。那个地方有相当数目的人聚集,亦有守卫看守。某日末底改在朝门外听见两个太监密谋想暗杀亚哈随鲁王,于是禀告王后,王后遂把此事告诉王。王经调查发现王后之言属实,于是杀了那两个太监。这事有神的手干预,而其中有特别之处,是王没有赏赐末底改。当王后把这事报告给王,是奉末底改之名,但王却遗忘了赏赐一事。

第三章是说王抬举哈曼,使他的地位崇高,得着王的戒指,戴着王的玺,好像约瑟在法老面前一样,拥有王的权力。王嘱咐所有坐在朝门口的人,在哈曼出入经过之时向他跪拜。可是,末底改不肯遵此而行。别人天天规劝他,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末底改提出的理由是:他自己是犹大人。

有解经的人认为末底改不肯跪拜,是由于跟哈曼是亚甲族人一事有关。圣经某处记载亚甲是亚玛力人的子孙,而亚玛力这个名号是神吩咐摩西要除灭的。昔日当以色列人出埃及,亚玛力人在他们后边施袭,且杀了他们一些人,所以神就为以色列人生发一个心愿,要他们世世代代与亚玛力人争战。故此亚玛力人是神的仇敌,也是以色列民的世仇。有人认为末底改是为这缘故不肯跪拜哈曼。

本人对这说法是有保留的,因这亚甲族是否亚玛力的子孙亚甲之后人,仍未得到证实。圣经里同名之人甚多,不但在其中未能得以证实,就是在别的典籍也找不到证据,故此我们不能断定末底改不肯跪拜哈曼,是由于他是亚玛力人。我相信有一较充分的理由,就是那个跪拜的方式令末底改坚决拒绝。据一些典籍记载,说到有人指出当希腊人战胜波斯人后,希腊人非常不喜欢波斯人那种跪拜的模式。

末底改或许看见那并非一般对人深深敬礼的方式;他认为这种拜法只能用在敬拜神的层面上,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肯遵此而行,因此便激怒了哈曼。哈曼认为杀他一人仍属小事,必须把王管辖一百二十七省(由印度至非洲古实)里一切犹大人剿灭净尽,犹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所为。哈曼遂取得王之许可,然后掣签,定十二月十三日为吉日,接着通令全国准备在该日向犹大人进行杀戮,又把他们的财物掠夺。

末底改得悉屠杀犹大人一事,其他犹大人也知道了,他们纷纷披麻、蒙灰、痛哭。第四章述说这个情景,许多人躺在灰中。当王后知悉这事,即差人到末底改那里,要了解事情的缘由。末底改将哈曼奉王命写的谕旨抄录一份给她,并且嘱咐她进去见王,好为本族人之性命求情。以斯帖万分困惑,使一个太监回复末底改,表达她的苦衷。她指出若非蒙召擅自进入内院见王,必定见杀;除非王将手中的金杖举起以示接纳,否则违例者之性命难保。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规定。以斯帖还说王已三十日没有召见她了。

末底改接到这讯息,即托那太监回复王后,说:“你莫想在王宫里强过一切犹大人,得免这祸。此时你若闭口不言,犹大人必从别处得解脱,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灭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为现今的机会吗?”(四13~14)末底改对神有一份信心——神必然有办法使犹大人得蒙拯救。他表示以斯帖得着一个实质的地位来为本族人求情;她若不行这事,便在神面前有罪,她和她的父家必致灭亡。末底改以大义劝谕以斯帖,亦是对她说出信心的话。

以斯帖冒死进见王

《以斯帖记》全卷书没有提到“神”一字。事实上,末底改在这里说出这番话,乃因相信神必定如此行。以斯帖明白末底改之意,接受他的劝告,继而有所行动。那个行动是把生命摆上去的。她差人回复末底改,说:“你当去招聚书珊城所有的犹大人,为我禁食三昼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宫女,也要这样禁食。然后我违例进去见王,我若死就死吧!”(四16)

末底改按着以斯帖所提出的去行。住在书珊城的犹大人都禁食,王后和她的宫女也在禁食。以斯帖宣告禁食,亦是对神信心的表现——在神面前表示谦卑、刻苦;一切的享受都放下,就连维持生命基本所需的饮食都放下,来仰望神的怜悯。经文虽没有提到他们祈祷,但他们很可能一面禁食,一面祷告。他们深深地倚靠神、仰望神。

第五章述说以斯帖前往见王,神答应他们的禁食,接纳他们恳求的心。王果然伸出手中的金杖,而且要向王后大施恩惠。王对她说:“王后以斯帖啊!你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3节)倘若王免她一死,让她坐一会儿才回去,已是大恩,但王所显的恩惠是过于她所应得的。神感动王的心(这里虽没有明文地说),因为箴言第二十一章一节说:“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当时王起了一颗很爱王后的心,所以听她所求,又给她一个大应许。以斯帖还不很放胆地讲出她的要求。这或许是她的一个小小的策略。她请求王当日赴她为王摆设的筵席,且嘱咐王带同哈曼前来。在筵席上王再度问她有何要求,王后仍未放胆,对王表示若她在王眼前蒙恩,就请王翌日再度偕同哈曼前来赴筵,然后她才说出所求。

哈曼还不知大难将临,很高兴地回家告诉妻子,还邀请朋友前来,向他们述说自己得蒙王后所邀的崇高荣耀。当他出来,看见在朝门处的末底改,不但没有向他下拜,而且身子动也不动。末底改坚定不屈,不应作之事他不去作,没有一点妥协的余地。哈曼非常不高兴,回家向妻子朋友倾诉。他表示末底改令他失去一切光彩。他们就提议在哈曼的家里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然后求王把末底改挂在其上。

当其时,末底改所面临乃自身的安危,而非民族的危险;然而,神再度干预。在祂那里总有解决的办法。当初末底改在朝门口听见两个太监的阴谋,遂将之告诉王后;那时王得以脱险,却没有给他赏赐。原来末底改在这次危难当头之际,神才赐他这份赏赐。可见神早已有所预备。

末底改的擢升扭转局面

《以斯帖记》第六章述说王睡不着觉。这件事也有神的手在转动、管理。神使万事互相效力,我们可以因此安心。当亚哈随鲁王不能入睡,便吩咐侍从将历史书拿来读给他听。王听到末底改救王一事,便追问有否赐他尊荣和爵位。侍候王的臣仆表示没有赏赐末底改什么。

此际哈曼来到王宫的外院。王知道哈曼在外院,即吩咐人召他进来,并就刚才谈论的事问他的意见。“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如何待他呢?”(6节)哈曼暗自忖度:“王所喜悦尊荣的人,不是我是谁呢?”(此乃人性弱点,我们须加慎防。)

这件事神是掌管着的。哈曼听见王如此问他,便尽其所能向王索求:“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当将王常穿的朝服和戴冠的御马,都交给王极尊贵的一个大臣,命他将衣服给王所喜悦尊荣的人穿上,使他骑上马,走遍城里的街市,在他面前宣告说:王所喜悦尊荣的人,就如此待他。”(六7~9)

王听罢即吩咐哈曼按所说的行在末底改身上,一项都不可减除。王本不知哈曼前来乃另有目的,就是请求王 吊死末底改。当时哈曼深感万分难堪,面目无光;可以说哈曼这骄傲的人受到神的惩治。当他办完这事,蒙着头、忧闷地回去,且将一切都告诉妻子和朋友。他们向他表示,他已开始败落;又说如果末底改是犹大人,哈曼必不能胜过他。

耶稣基督的时候,被罗马统治的以色列人称为犹太人;近代他们也被称为犹太人,及至以色列取得独立以后,国民才被称为以色列人。神在这个民族身上的作为是很明显的。在二十世纪神让他们复国,当他们的国取得独立以后,战争频仍,却处处显明了神迹。神要动起工来,无人能以反对,这段期间你若帮助以色列人,总可放心,因这国民必然得胜。

在此,为何哈曼的妻子和他的朋友对他说:“他(末底改)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终必在他面前败落。”(13节)?圣经虽没有记下他们说这话的因由,但这话是说得对的。神到底是为着犹大人的。神岂不是把他们丢出去,让他们亡国,甚至被掳吗?这诚然是事实;不过,到了《以斯拉记》那个时候神已经向他们施恩,使他们得以回去重建圣殿,并且神又是帮助他们的。

从神的角度而言,我们知道神的子民是不会被消灭的。由于神与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立约,使他得以在神面前蒙恩,所以我们可以相信这个民族是不会被消灭的。当然,百姓既违背主,不遵行主的道和主的律法,就导致被神严惩。然而,他们在神惩治的手下,在被掳的日子里,仍然蒙神大大眷顾;尤其在那些敬畏神的人中得见他们如何蒙恩——但以理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上一个世纪初,当以色列仍未复国,还在英国的管理下,犹太人已陆续从世界各地返回故土。当他们散居异地,神的恩没有断绝,仍然追随着他们。据悉犹太人干起生意来很是出色,他们起初只是在路旁做一些小买卖,不久却能购下一间店铺,并且生意越做越大。虽然神把他们驱逐至天涯海角,使他们过着飘泊的生涯,但是,神仍记念祂当初的拣选,没有忘记亚伯拉罕,因此福气仍伴随着他们。

平均而言,犹太人的知识水平都较一般民族为高,他们的头脑特别发达。他们人才辈出,也在不少出色的大科学家和音乐家的行列之中。英国曾产生一位有名的犹太人首相。在圣经里也不乏出色的首相,但以理是其中一位。虽然他做了亡国奴,神仍施以厚恩。我认识一位移民往纽约的弟兄,他两名儿子就读的学校有不少犹太学生。这位弟兄经常替儿子补课,但他表示,尽管两名儿子在学业上努力不懈,成绩仍比不上那些犹太人的子女。犹太人有较佳的天聪,每每显明神的恩典。

从《以斯帖记》哈曼的妻子与朋友所言:“他(末底改)如果是犹大人,你必不能胜他。……-”(六13),可见神是站在祂百姓一边的;即使神向他们施加惩罚,却仍有恩典赐予他们。何况当其时犹大人已归回本国,且成功重建圣殿,显明了神的眷顾,因此无人能胜过他们。从属灵的含意来说,今日我们是神新约的选民,是神的儿女。神既然看顾犹太人,到了一个程度即或施以刑罚,却还有恩典为他们存留;那么今时神岂不全然站在我们这边吗?尽管我们陷在软弱里,神管教的手加诸我们身上;可是,神的恩典仍沛然降下,因主是帮助我们的。

《以斯帖记》第七章记载王带着哈曼第二次赴王后之筵。期间王询问王后,王后即把整件事道出来。王得悉哈曼的恶谋,又知道若执行起来,连王后的性命也不保;在盛怒之下王离席往花园去。哈曼见事败,为保性命跪下乞求王后饶命。王回来时见他伏在王后所靠的榻上,以为他在凌辱王后。王一出这话,旁边的侍从即蒙上哈曼的头,把他带出去。接着有人告诉王,表示哈曼为救王有功的末底改,立了一个五丈高的木架,准备要求王把末底改挂在其上。王便吩咐把哈曼挂在这木架上,并将他的家财赐予以斯帖。

以斯帖又把末底改与她的关系告诉王。第八章二节说:“王摘下自己的戒指,就是从哈曼追回的,给了末底改。……”末底改的地位因而高升至全国第二,犹如昔日约瑟一样。接着王后流泪哀求王把哈曼的恶谋除掉。王表示用王戒指所印的命令是不能更改的,因此哈曼当时发出的命令,是不可以改变的。然而,王赐予以斯帖和末底改权力,使他们可随意奉王之名发出另一道命令。及后末底改定下一条命令,准许犹大人在十二月十三日聚集,保卫自己。

犹大人转悲为喜

从第九章的记载得知犹大人不怕被杀,“犹大人在亚哈随鲁王各省的城里聚集,下手击杀那要害他们的人。无人能敌挡他们,因为各族都惧怕他们。各省的首领、总督、省长,和办理王事的人,因惧怕末底改,就都帮助犹大人。”(2、3节)不但如此,还有许多外族人因惧怕犹大人,就入了犹大籍。

为何犹大人保护自己,就必得胜利?因为在最高权力那里有犹大人掌权。纵使有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无法比末底改的地位更高,因此犹大人总会得胜。从属灵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好比我们现今能够靠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应付魔鬼一样。不但如此,我们所感受的任何忧虑、压力,身体所承受的各样难处、试探等等,我们均有确实的把握来得胜;因为我们乃凭着在天上那一位主的权力和威严。

耶稣基督尚未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者之前,当那些鬼看见祂近前来,即害怕不已。邪鬼有时借附着之人喊叫说:“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么?”(路四34)今时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取胜,这个胜利也具双重意义——祂从死里复活,并升到至高之处。因此,祂的地位是在最高处;祂的权力也是在最高处的权力。我们是祂的人,亦可反过来说:祂是我们的人!正如当日的犹大人可以说末底改是他们的人一样。他们凭着末底改那看不见之声望、地位、权力,只管前去争战。

设若我们的罪孽虽然高过我们的头,如同重担叫我们担当不起,尽管魔鬼也正作我们的主,但是,当我们相信这位胜利之主就不怕了,魔鬼总不能拦阻我们到主那里去的。凭着那位真实的胜利者,我们便显为胜利的,可以出死入生。我们能以得救,便显明我们是胜利者,是因基督而得胜的。

我们身上既然有基督的胜利,我们便可以从失败中“出”来。当我们继续生活,总不要忘记这个已取得的胜利。倘若我们承受着多方重压,力不能胜,甚至到了绝望的境地——不要紧,因为基督是我们的主,祂也成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胜利(此乃圣经告诉我们的事实)。我们尽管用信心把诸般的难处践踏在脚下;因着主我们是得胜的。

《以斯帖记》第九章记载犹大人的胜利。在书珊城他们杀了五百人。王后要求王给她多一天的时间,结果他们再杀了三百人。第九章十六节记载各省被杀之人共有七万五千人,但犹大人没有夺取财物。他们脱离仇敌,得享平安。日后城市的犹大居民以十二月十五日为庆祝的节日,乡村的人则在十四日进行庆祝活动。这是由于书珊城在十三、十四日两日攻击仇敌,到十五日才休息,而其他地方只得第十三日争战,十四日才休息,故此百姓守节是有不同的情况。

此后,末底改写信给各省的犹大人,并且不只一次去信。第九章末记着说:“……王后以斯帖和犹大人末底改,以全权写第二封信,坚嘱犹大人守这普珥日。……劝他们按时守这普珥日,禁食呼求,……”(29~31节)。犹大人接过第一封信后,即发出承诺:他们与其后裔并归附他们的人每年守这节日。在节日上,他们有一环节,是让一个人读出全本《以斯帖记》。一般他们的十二月是我们阳历的三月。他们时而在会堂里守节;有时守节的人过多,不少人站到街上。他们守节的内容除了诵读《以斯帖记》,还包括祷告和其他一些仪式。他们世世代代遵守这命令,记念这件事情。

既真且活的神默然行事

《以斯帖记》其中一个特点,是没有提及神的名。虽然有人进行研究,认为书中有些文字或语句若倒转来读,可以拼出神的名;但这点我们不加评论。我们若正常地读这卷书,总没看见有提及神的地方。可是,在全卷书里我们看见不少曲折、特殊的情形,每每显出神的手在那里转动、安排。虽然这位神不为人所见,也不为人所知,但是祂却在那里工作。这位神乃在人不知与不觉间行事,有时并非按我们所想望的,让我们更具体地认识祂。

事实上,祂可以超越一切来在我们当中作工和施恩,又能与我们相交。正如圣灵内住我们信主的人里面,是很真实的事,但这个事实并不使我们觉得好像有一位进来似的。这卷书没有提及神,有些地方似乎说到神,却没有实在地说明神。纵然如此,书中所记事情的发展,已经揭示神的真实与确凿,表明神又真又活。

神不但在教会和我们个人身上并心灵里运行,也在全个世界中作工。祂的作工,许多时都不是我们肉眼所能见,感觉所能触及;甚至没有足够且确凿的理论让人更认识祂真实地存在。虽然如此,这全不要紧,因为神仍然是真实可靠的。祂依然在我们身上和心中作工。当我们留意主所做的事情,准会知道祂是在我们当中的。

近日,从一些文字得悉一件事情。有一个不信的怀疑论者某日起意作如此的祷告:“神啊,如果你是真实的,就使我明白你的真理吧!”及后他翻阅圣经,读到约翰福音的时候,猛然一醒,眼睛明亮起来。书中所说这位耶稣基督并祂的爱,以及祂为罪人受死的事迹,活画在他的眼前,使他越加觉得自己是个罪人。他于是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承认神是真实的。这个人只在心里看见耶稣基督,看见自己是罪人,因而接受主;不过,他的经历也同时带出一点:从神在他身上那恩典的工作,认识到这位神是真实不过的。

除了从救恩的角度认识神的真实,我们还可留意神的作为。在我们信主的年日里,或多或少已有所经历。有时深感某一事情如非神的作为,实在难以想象,顿时发现这位神仿佛活现眼前。已信主的人大都经历胜过罪的滋味。我们可以更深地在这个属灵经验上认识主。再者,我们若按主的教训来祷告,必然认识神的实在。因主说:“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十一24)我们要是照这个吩咐祷告,必然有所经历。

也许我们没有很多这类的经历,但只要我们不是行违背主的路,是个追求的信徒;那么,在感觉里即使神并不那么实在,我们倒可转过来想想《以斯帖记》一书——神的名没有记在其上,但这部书却充满了神的作为与真实。神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间行事,因此,尽管我们在遇上很大难处和需要时仍看不见神的作为,《以斯帖记》不是很好的提醒吗?其上虽没有记录神的名,但是,全卷书都充满神的作为,神既然在这段历史中,也在整个犹太人的历史里,并且祂更在教会以至整个世界的历史中行事,那么祂怎会不在我们个人的经历里,向我们揭示祂自己呢?

若在我们人生的历史好像看不见神的名,然而祂仍是在的。愿主给我们对祂有充分的认识——信心的认识! ■

本文原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二○○九年五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编者按

access_leve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