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

陈建城

神啊!

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

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

(诗一三九23~24)

这是诗人大卫在神面前的祷告。好些信徒会背诵这段经文,甚至背到滚瓜烂熟;但有几个是认真的实践这段经文的教训,时常在神面前仔细反省,求神鉴察、试炼他的心思意念,引导他走永生的道路呢?

一般信徒的倾向,常只着重知识方面的追求,而忽略灵性方面的操练。单是着重知识的追求,充其量只能增广见闻,甚或“自高自大”,对灵性却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常有信徒以阅读属灵书籍多少为夸口,而灵性却仍是一败涂地。

其实这也是人性的软弱——喜爱抄捷径。借着知识表示自己属灵容易呢?抑是借着灵性的操练容易?前者只须多看几本书,多读一些圣经,多参加几次聚会便能得着,后者则必须认真的付代价,不断的对付“老自己”,除去一切拦阻灵性长进的障碍——这是一般信徒所不愿意作的。

因此,许多信徒虽常有灵修、读经、祷告、聚会,但因缺乏在神面前思索、默想、反省,这一切对他们的灵性产生不了多大的实际果效。表面上也许有一些“改变”,但骨子里——心态、态度——仍是一成不变。

知识固然重要,但反省却不可没有。诗人大卫深知反省的重要,因此他在神面前求神鉴察、试炼他,看在他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中国古时的曾子,也很注重反省;他说:“吾日三省吾身。”

越是惯例性的行为,应该越多加以反省。例如读经、祷告、聚会方面,在每一次的读经、祷告、聚会之后,我们应停下来在神面前反省,到底主在什么地方光照了我们?主有什么教导或吩咐?我们有否实行?又如在事奉方面,谁是我们的主宰——主抑是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有“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我们事奉的动机是什么——为了爱主、爱人的灵魂?抑是利用主、利用教会,满足我们肉体活动的需求,或是我们个人的领袖欲?至于在钱财的奉献方面,我们是否忠心的实行什一奉献?奉献的动机是什么?是否体会到我们之所以能奉献,乃是神的恩典?……这只不过是一些例子吧了。

没有反省,我们的信仰与生活脱节;没有反省,我们例常所行的,不但容易流于形式,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对自己的过错和恶行麻木不仁。我们可能大谈爱心,心里却充满忌恨、苦毒;我们可能满口是属灵的词汇,实际上却只是“敬虔的谎言”(借用王明道语)……

也许有人会以为诗人大卫胆大包天,明知人心败坏、诡诈到极点,竟然还敢在神面前求神“鉴察他、试炼他”,岂不是在神面前“班门弄斧”?其实不然。大卫在这里所表现的是一片真诚的心——他愿在神面前恳切地将自己赤露敞开,让神光照他,好让他看到自己的软弱和败坏,尤其是隐而未现之罪,以便靠神的恩典加以对付,过着蒙神悦纳的生活,行在那引到永生之路上。文首的经文绝不是教导我们等到无罪时才可这么向神祈求;我们若真的“无罪”,也就不必向神这么祈求了!

一个愿意真诚悔改的人,不但在神面前赤露敞开,在人面前也是如此,盼望从人的教导和指正,除去自己的过错和软弱。他所关心的是:要将一切拦阻他奔走永生道路的障碍除去。

相反的,一个没有诚意悔改的人,却常用重重的“帕子”,将自己的软弱、过错遮掩起来,深恐被他人发觉。这种情况,有如掩耳盗铃,最终受亏损的还是自己。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单靠知识不能保守我们的心;知识与实践,常有一段的距离。惟有像诗人一样,常在神面前反省,求神鉴察、试炼我们,靠神的恩典不断地对付“老自己”,除去恶行,并求神引导我们走永生的道路。这样,我们的信仰与生活才能一致,我们的品格,才能趋向真正的完美! ■

access_leve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