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的七个「所以」
罗马书的七个「所以」
郑盛光
解读罗马书,先要知道它的中心思想是论「因信称义」的道理。保罗在发挥这重要的主题时,他是一步一步的去表达,而其中最惯用的一个字眼就是「所以」。在整卷罗马书信里,「所以」这字眼出现十多次,如同一条直线,贯穿全书。保罗每当论述一个重要的道理时,他最后用「所以」来作结论。因此在解读罗马书时,要特别留意「所以」这个字。这字眼不但重要,也同时成为一个关键思想的脉络。
一、世人都犯了罪
「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罗三20)
在这个结论之前,保罗告诉我们罪的严重性。因着罪,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有了隔膜,人们过着不虔不义、阻挡真理、以别神代替真神的生活。这是外邦人的光景,明明知道真神,却不当作神来荣耀祂;人的意念变为虚妄,无知的心昏暗了,所以神就任凭他们。(罗三24,26,28)
犹太人呢?他们是神的选民,拥有神所赐的律法为标准。然而保罗似乎很不客气的说,犹太人也好不到那里去,他们也活在罪的捆绑之中。事实上,犹太人不能单靠律法在神面前称义。因为罪是人性中内在的问题,不能靠外在的行为去解决。人的罪性一天没有根除,就不能因行律法而达到神所定的标准。律法只能叫人知罪,不能使人除罪;律法只是行为的一个规范,不是生命的改变动力。
保罗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外邦人或犹太人,都不能逃避罪的问题。保罗也许知道有人会反驳,所以特别采用三个不同的修辞来形容罪:Parabasis(罪过),乃指达不到神律法之要求(二23;四15;五14);Paraptoma(过犯),乃指良心方面,也指人在道德行为方面的过错(四25;五15、16、17、18、20);Hamatia(罪),乃指射不中,达不到箭靶的意思(罗三25)。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一人能逃避罪的权势,也没有一人能越过神将来公义的审判。
二、救恩唯一出路
「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三28)
在这里,保罗把笔锋一转,让我们在绝望中看见一条救恩的出路。「但如今……」这字眼是一个转捩点,说明神自己为全人类预备了一个称义的途径:「就是神的义,因信耶稣基督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罗三22)原来称义不是靠宗教的立功立德所能完成的,它完全是神自己的工作。神藉着祂爱子的救赎,为我们作了挽回祭。这位义者代替我们的不义,这位永活的救主成为担当一切人的罪而死。因着耶稣基督的死,我们便得了医治,从被定罪的身分转为被称义的地位。这一切的完成只需要一个条件:因着信!
神为何不以其他方法叫我们称义?原因是我们自己没有义,我们唯一能作的就是口里承认,心里相信神所立的原则去完成。如此一来,没有一个人可以自夸,「是用立功之法吗?不是,乃用信主之法。」(罗三27)什么叫称义?称义(Justiffication)乃法庭用语,指被告在法官面前被宣判无罪,可以得到释放。这不但意味着神愿意饶恕我们,接纳我们成为祂的儿女,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的整个生命参入耶稣基督那无罪的生命里,被称为义。
三、成为神的后裔
「所以人得为后嗣是本乎信,因此就属乎恩,叫应许定然归给一切后裔;不但归给那属乎律法的,也归给那效法亚伯拉罕之信的。」(罗四16)
保罗继续指出,神的救恩工作不只是叫人称义,更是进一步叫人成为祂的后裔,而这一切都是基于神对亚伯拉罕所立的应许。什么应许呢?那就是透过亚伯拉罕的信心,神的恩典临到万族万民。神选召亚伯拉罕的整个过程,并不是按肉身记号(行割礼)为应许的根源。如果是这样,犹太人就会以此为他们唯一承受应许的特权。神的应许本乎信,属乎恩,因此惟有真正按照亚伯拉罕以信心作为记号的人,都一概归于神应许之下的后裔。
神的恩典与应许是公平的,当祂对亚伯拉罕应许说:「全地要因你得福」,这句话就暗示神的后裔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事实上,早在神为「亚伯兰」(即尊贵的父亲)这名字改为「亚伯拉罕」(即多国之父)的行动来看,神已经在宣布一个信息:神所要的不是小部分的人,而是多国、多民,就是那些以信心成为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后裔。因此,那些被神弃绝的犹太人,主要原因是没有履行信心的责任。
今天我们作为一个承受神应许的人,需要不断的效法亚伯拉罕,在没有指望的时候,仍然存着盼望的心。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看清楚前面所要发生的事,但我们相信神能够为我们成就一切。
四、不再体贴肉体
「所以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罗六12)
罗马书第五章说明一个事实:「因一次的过犯,众人都被定罪;照样,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五18)也就是说,我们被称义得生命,就必须活出圣洁的生活。过去我们顺从身子的私欲,如今在基督里,我们不能容让罪来统治肉体。保罗知道有些人可能会滥用神的恩典,以为神的恩典够多,就继续犯罪,反正神一定会赦免。虽然大罪不犯,小罪却不断;屡次认罪,也屡次犯罪。
针对以上这种错误观点,保罗斩钉截铁的说:「断乎不可!」(罗六2,15)一个真正信主的人,他不随便犯罪,因为基本上他的整个生命,已经与基督联合。消极来说,我们已经与基督同死同埋葬,过去的旧人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积极来说,我们现在与基督同复活成为新造的人,理当活出新生的样式(罗六4~6)。
问题是,如何胜过罪的引诱呢?答案是让圣灵不断更新我们的心灵,靠着圣灵治死心中的老我。体贴肉体,就让肉体支配,主权交给魔鬼;体贴圣灵,就让圣灵支配,主权由圣灵来管制:「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八2)
今天我们若要不断过得胜生活,就要学习如何顺着圣灵而行,让圣灵藉着神的话喂饱我们属灵上的需要,在灵里刚强自己,就能逆流而上,不受今世的恶俗潮流影响。
在海面上的鱼只总是随着浪潮随波逐流,飘来飘去;但在深海里的鱼只,却不曾受这一切而影响。
五、献自己为活祭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罗十二1)
上述所列的四个所以,都是关系到神在我们身上所成就的工作。而现在,保罗劝我们这般蒙受这么多恩典的人,应该把恩典转化为行动,那就是事奉神。虽然事奉神是一个非常神圣又理所当然的责任,但神从来没有硬性强迫我们,祂乃是以祂的慈悲来召唤我们。因此,一个不愿意事奉神或常常逃避事奉的人是不明白何谓恩典,不体会神的心意,不晓得自己所处的地位和价值尊贵性的可怜者。
信仰最高峰的表达,是把自己献上;信仰最高峰的价值,是回应神的呼召,与祂建立事奉的契约;信仰最高峰的目标,是把主权交给主,把荣耀归给神。当然,神自己也有要求。祂要求我们最起码的条件有三点:
(一)必须是活祭--意思是鲜活、干劲的事奉活力,而不是又冷又死气沉沉的样子。当然,这也表示神所要求的是先有活泼的灵命,没有好的灵命,这种事奉像法利赛人,外表好看,内里却虚浮。
(二)必须是圣洁--要保持活祭的事奉状况,就要洁净自己的心,不让世界的引诱或罪恶污染,以致属灵生命奄奄一息。
(三)必须是彻底--意思是完全的献上,没有任何保留,不再是随心所欲支配自己,而是任神雕塑,愿意一生为主使用。
总的来说,神所要的事奉是上好的、活泼的、圣洁的、彻底的,这才是祂所喜悦的。不但如此,保罗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十二2)
六、建立肢体关系
除了事奉神,第二个回应神的恩典乃是在教会肢体中实行爱的关系。教会肢体关系犹如一家人,有时相处融洽,有时偶尔会闹意见,发生摩擦。因此,保罗认为大家一起事奉是好的,但不能因为忙于事奉而忽略肢体中爱的关系。真正有效的事奉,不是以事工为基础(program oriented),而是以人的关系为基础(relation oriented)。
在这里,保罗一共用五次「所以」来讲肢体关系:
「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10)
「所以,我们不可再彼此论断,宁可定意谁也不给弟兄放下绊脚跌人之物。」(罗十四13)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罗十四19)
「所以,你们要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使荣耀归与神。」(罗十五7)
「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十四8)
以上经文之大意是告诉我们,建立肢体关系的重点就是爱。爱人就不要加害别人;爱人就不要论断别人;爱人就要不断追求与人和睦;爱人就要学习不断宽容与接纳别人。我们不再是为自己的益处而活,乃是主自己。为了主,我们宁愿吃亏,也不愿叫别人因为我们的缘故而跌倒。我们必须有爱的透视力,透视肢体的软弱背后有我们的责任,透视肢体的和谐背后有神的旨意。神不容许教会因失去起初的爱心而成了有名无实的教会,就像以弗所与哥林多教会一样。
是的,教会的标记离不开爱,没有爱心的教会是死的教会,不能得到神的祝福,更不能得到外人的赞赏。这样的教会,只有被魔鬼分裂,使主的名受羞辱。求主帮助我们,努力实践爱的生活,让我们的教会充满爱的温情,肢体关系不断强化。
七、完成主的使命
「所以论到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稣里有可夸的。除了基督藉我做的那些事,我什么都不敢提,只提祂藉我言语作为,用神迹奇事的能力,并圣灵的能力,使外邦人顺服;甚至我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到处传了基督的福音。」(罗十五17~19)
一个愿意奉献自己的人,他必须回应神的第三个责任是传扬主基督的福音,完成主的使命。前面所讲的两个责任是对内的:在教会中事奉神及建立肢体关系;而这里所讲的却是对外的责任:把我们从神所领受的一切恩典与福音的好消息传扬出去。
保罗如何完成主的使命呢?他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夸的,只有一样可夸的,就是神如何使用他,把福音传到外邦。保罗总结过去十年之间,如何先后从耶路撒冷,直转到以利哩古(即马其顿以北的一个省份),到处传扬基督的福音。这十年来,保罗曾发动三次的旅行布道,走遍了加拉太、亚该亚、亚细亚及马其顿各主要城市,为主建立许多教会。是不是到此为止,保罗应该结束他的布道生涯?不是的,保罗从来没有在布道工作上划地为限,他甚至透露想要去完成另一个布道的计划,目标是西班牙(罗十五23)
实在来说,保罗未曾到过罗马,但从罗马书十六章1~24节所列出的名单中,大部分同工包括亚居拉与百基拉都是他过去所结的果子。这些同工如今也成了努力传福音的队伍,当他们收到保罗所写的罗马书时,必定会认同保罗到西班牙传福音的计划。他们愿意支持保罗,甚至以罗马教会作为差传中心,一起发动福音工作。使徒行传告诉我们,保罗最终还是如愿以偿,能够前往向往已久的罗马城去。不过,他是以囚犯的身分去的。这位老年人身体虽受限制,但他仍然在他的囚房里,向那些进进出出的外邦人传扬主基督的福音(徒二十八30~31)。
对我们今天这些身处在安逸顺境,没有任何逼迫与拦阻的基督徒,岂不更当努力传扬基督的福音?为什么今天大部分基督徒不愿出去作福音的工作?因为我们没有看见神的心意:祂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万人得救;因为我们没有一颗爱灵魂的心,看不到世人处在灭亡的光景当中;因为我们害怕失败,害怕被人讥笑,没有足够的勇气劝人信主。如果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信主?是谁把福音传给我们?神又如何一步步的把我们引到祂面前,并藉着基督的救赎把我们带到今天这个地步。这些恩典难道是徒然的么?这么大的恩典难道只叫我们得救算了,不必为神付出感恩图报的行动么?我们必须觉悟过来,认真回应主的大使命,并用有限的一生去完成。
结论
从保罗以上所引述的七个「所以」来看,保罗其实是把两种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价值、不同的结果摆在我们面前。在对比之下,保罗为我们指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绝对的,什么是相对的;什么是优先要去实行的,什么是应当放下的。
第一个所以使我们看见罪的问题及所面临的审判,世人都亏缺了神的荣耀,因此注定要灭亡。相对之下,人的不义更加显出神自己的公义,在神公义的标准下,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脱神的审判。
第二个所以使我们看见一条出路,也看见两种不同的方法与途径。有些人以为可以靠律法或立功补偿罪过的途径来满足神的要求,但唯一能得救的途径是因信基督而有的义。
第三个所以使我们看见我们之所以被接纳为神的后裔,是早在神与亚伯拉罕立约时已赐下的应许。这应许不是凭肉身记号,而是本乎信与属乎恩。凡以信心站在神面前的人,都在与亚伯拉罕这应许之约的体系之下。
第四个所以使我们看见神在我们身上所付的代价是何等的大,我们就应该选择以神为中心的人生,不再容让罪来支配身体,而是让圣灵不断引导之下过着全新的生活。
第五个所以使我们看见我们如何进一步的把神的恩典转化为甘心乐意事奉的行动,不再以世界的价值作为我们效法的对象,而是神自己成为我们事奉祂、效法祂、归于祂、察验祂的对象。
第六个所以使我们看见教会肢体都是神所选召的,我们要学习如何去接纳他们与关爱他们,不要因个人问题而阻隔或破坏美好的人际关系。
第七个所以使我们看见传福音的重要性,不再故步自封,而是趁着还有机会时,努力去完成福音的使命,直到主来。
你注意到么?这不同层面的「所以」虽然带出人类不同层面的危机与困境,神的恩典却把这一切联系起来,化成永恒的祝福。关键是,我们有否透视这七方面的「所以」,看见其背后有神所定的旨意,并且察验这些「所以」的前面有神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