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十分一
奉献十分一
胡恩德
『论到为圣徒捐钱,我从前怎样吩咐加拉太的众教会,你们也当怎样行。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及至我来到了,你们写信举荐谁,我就打发他们,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若我也该去,他们可以和我同去。我要从马其顿经过;既经过了,就要到你们那里去。或者和你们同住几时,或者也过冬。无论我往那里去,你们就可以给我送行。我如今不愿意路过见你们;主若许我,我就指望和你们同住几时。但我要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因为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 (林前十六1~9)
哥林多前、后书分别讲及为圣徒捐献金钱一事。会众在礼拜堂内也会看见存放于堂内的献金箱。主日献金,即奉献钱财这件事,在保罗的时候已经存在。保罗身处的那个时期并没有礼拜堂,相信他们也没有租借或购置房屋作为聚会之用。一般来说,他们是在家庭召开聚会,有时地方不够,往往要用上两、三个家庭。他们不象我们现今要支出多项费用,如房租、维修费或管理费等等。故此也就毋须为教会捐献金钱了。然而他们仍然有捐献之事(虽然有一些没有提出来),目的是为供应传道的人的需要。保罗曾于腓立比书及哥林多前书九章分别提及这事。
传道人按照耶稣基督的吩咐来作工。祂曾说:「作工的得工价是应当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九章也提及这个道理,当中虽没用上「捐」字,但那些信徒的奉献(财物上的)是向主作的,也是为供给那些作主工并使这工在地上延续的传道人。哥林多前书十六章则明显地用上「捐」字,表明是为圣徒捐钱,尤其是为耶路撒冷的圣徒,这可能由于该处教会的信徒很多都是穷苦贫困的。
犹太人以往虽散居各地,但他们很会经营生意。在属地的好处上,似乎格外蒙恩,而这些好处却非一般基督徒所能得着。为什么?因为在旧约时期,神曾应许他们若服从主,必得着种种属地的福气,而我们却是要得属天或灵里的福气。尽管犹太人因拒绝基督,杀害神儿子而被神对付,分散到各国中,受苦连连,但神却招聚他们回国,目的是要再一次对付他们;然而神向其祖宗亚伯拉罕所应许的福,是给予他的子孙的,故此他们在各民族中分外蒙福。在商界方面往往独占鳌头。以往,犹太人散住在欧、亚、非等地,相信他们同样经营生意,故此保罗向当时各外邦的地方教会发出捐钱的呼吁。
外邦教会中有犹太人和外邦人,可能在外邦人中,有人的生活充裕无忧,保罗因而呼吁他们记念在耶路撒冷穷乏的信徒。他曾吩咐加拉太(即现今土耳其首都安哥拉与附近的地区)众教会捐助该处信徒,如今也照样呼吁哥林多(即现今希腊南部)教会伸出援手。
纵使主吩咐我们直接把捐款用在信徒身上,但我们的目标是主自己,我们的心是为主而行的。教会现今有各样开支,我们放在献金箱内款项,是要应付教会各种需要,但我们这样行既是为主而又是向主作的。
旧约时期的圣殿如同神居住的地方,又称为神立名之地,圣殿的至圣所中有神的荣耀,表明神的同在。新约教会聚会的地方,不论规模如何,只用作聚会,与旧约的圣殿有别。今天一群得救的基督徒联合起来就是神的殿了。
神在旧约时代吩咐人们将十分之一的土产带到圣殿奉献给神。箴言三9~10说:「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熟的土产,尊荣耶和华。这样,你的仓房必充满有余,你的酒榨有新酒盈溢。」指出人将田产带到圣殿献给神是「尊荣耶和华」。虽然这些奉献之物是归与作事奉工作的利未支派和祭司,但奉献者的内心是尊荣耶和华的,而且这又是主所吩咐他们行的。其实他们如此服从主的教导,已是尊荣主了!他们想到主的浓情、主的厚恩,于是带着若干财物来到圣殿献给神,聊表感激之情。这除了表示感恩,也可说是尽上一己之本分。我们在主面前是受造的人,理应事奉祂,甚至将自己献上,也是理所当然的!因而,教会设立捐献的方法,把财物献上用以尊荣神。
从前有位老太太,在将要受浸期间问我要带备什么东西前去。我当时并不以为意,便告诉她带备毛巾衣服等物品。谁不知她的意思原是想带已宰的牲畜前去,正如那些拜偶像之人敬奉其偶像一般。虽说她在奉献这事不太明了,然而,她对主的那点心意,主是鉴察悦纳的。
今天,我们得以受浸归入神的教会,拜惯偶像的人很自然就会用宰杀了的牲畜来表示谢意,那么,我们当把什么给神,以表示对祂的感激呢?我们不敢说是报答主,因为我们一切的好处都是从祂而来,只是主有如此大恩,我们稍作回应,聊表一分谢意而已。除了歌颂主,在祈祷中献上赞美感谢之外,我们还用财物尊荣耶和华。这般献上乃表示感恩及爱主之心。或许有人尝过主特别的恩典,蒙主特别的拯救,脱离重病,生命在危险中被主拯救,因此为表示一点的感激,会将感恩捐献带往礼拜堂。这里并非要带出种种捐款的名目,而是说人有这般心意来感谢主,乃美善之事。
我们平常捐献财物,应当有一颗尊荣耶和华的心。「尊荣」不仅有感恩之意,还有以主为尊,以主为有荣耀及以祂为大的心;同时也以自己为卑,高举主,怀着尊敬之心来奉献给主。我们探望别人,一般都会按传统做法,带点礼物,这是出于爱心,也存着敬意。我们的捐献,是尊荣耶和华,出于一颗尊敬的心,也表示我们的感恩,以神为大!
人一般都是尊荣自己,从小便具有荣耀自己的心态,喜欢争取权力、地位,要得人的荣耀、称赞、注意,愿意别人抬举自己,以致获得别人的尊崇。正如那些法利赛人及文士一样。耶稣基督曾说他们(法利赛人及文士)喜爱筵席上的首座,会堂里的高位(太二十三6)。他们想得到人的荣耀,有时会吹响喇叭,名义上是为周济穷人,实质是为表扬自己的善行,就如现今有人捐助学校、医院等,又以自己的名字来为这些受益的机构命名,目的也是为自己留名,尊荣自己。甚至学生在求学时期也不为追求学问,尽心求取学识,乃为争取名列前茅,博得美誉。这一切是什么表现?是尊荣自己!
我们应当尊荣神!我们原是祂造的,一切聪明才智原是属祂的,故此荣耀也是属祂的。试想想∶尽管人的学问如何渊博,仍无法解释人类脑袋的运作。一副电脑,你若先把资料输进其记忆系统内,之后就可把输入的资料再运用出来。而人类又如何把资料藏进脑袋呢?原来我们所看、所听、所接触的东西全都记在脑袋里,当中存放着无数资料,有些资料我们又要取出来,加以思考。正当我们思考的时候,脑袋这副机器便运作了。若偶然记错了某事项,脑袋又会自动更正。可是,我们总无法晓得它是如何运作、如何收藏资料、又把资料收藏在哪个部分。你若将脑袋剖开,也无从看见其中所藏的资料,即使把它烧成灰烬、也无法得知!这个脑袋只是由一些碳和水等物质构成,却能发挥各种功能,这些都表彰神的工作、神的伟大及神的智慧!单是为此,我们对神就该五体投地。我们当用所有的学问、知识来尊荣神,而非求自己的荣耀。
奉献表明我们尊荣神的心,而尊荣神有很多方法,其中包括的就是金钱上的奉献。保罗在林前十六章指出,当时的信徒应当如此行,而我们也当这样行,为的是尊荣主,而这也是主吩咐我们行的。
文首所引经文的第2节说:「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他们照着自己入息的多少,按所定方法计算,抽出当献的金额。保罗特别提到七日的第一日,即主日(源于启示录第一章)。虽然他没有交代捐献的程序,也未知是否有人负责管理献金的事宜,但今天教会在主日有金钱上的奉献,可说是从这节圣经而来。教会有人特管这事,在主日我们就按此而行。七日的第一日,是耶稣基督复活的日子,按圣经记载,他们在这日是有聚会的,很可能他们把款项抽出存放起来,让负责的人来管理。使徒行传二十7说∶「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就与他们讲论。直讲到半夜。」经文明显指出他们在这日是有聚会的,他们又在当日擘饼记念主的死。教会从那时起(第一世纪)直到如今都是在主日举行聚会的。
林前十六章提到「七日的第一日」,相信并非偶然,是要提醒他们那个聚会记念主的日子,并在该日把捐项抽出,但却非硬性规定要在该日捐献,而是说教会办事的人可趁这聚会的日子数点献款,将之存放起来,以备日后用在主的事情上,也即用在主的身上。虽非硬性规定在主日捐献,但这日既是聚会的日子,他们又有此先例,故此我们就在这日把金钱献上。
论到捐款的数目,经文说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取一定数目。当时的信徒可能大部分是每日赚取工资,或每星期才有收入。那么,从自己的进项该抽取多少来奉献?新约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若参考旧约圣经,就知道神在以往吩咐百姓把他们田产的十分之一带到圣殿。此外,他们尚有另一笔的捐款,就是每三年到圣殿奉献一次,数目也是十分之一。他们会跟利未人及一些穷人在一起饮食。故此犹大人旧时按旧约律法所作的奉献,应略高于十分之一。教会曾有人提出,若在律法(旧约)之下的人也献十分之一,我们所献的就不该少于十分之一了,这话是合理的。
再者,在律法时期之前也有例可循。亚伯拉罕为律法时期之前的人,在创世记十四章记载亚伯拉罕在杀败四王,夺得许多财物后,得到神的祭司撒冷王麦基洗德的迎迓和祝福,接着亚伯拉罕便从所得的财物中取十分之一作奉献交给他。当时,没有律法规定亚伯拉罕要将财产的十分之一献上,但他既是亲近神的人,就能明白神的心意,因而知道当献十分一的数目。尽管在新约时期并无此规定,我们却可参考旧约中神在这方面的吩咐。
若说家道贫乏,入息微薄,如何能负担这笔奉献?当回想箴言三9~10所言:「你要以财物和一切初热的土产尊荣耶和华。这样,你的仓房必充满有余,你的酒酢有新酒盈溢。」你毋须忧虑,你若如此行,神一定施恩。「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多收」,并且「神能将各样的恩惠,多多的加给你们,使你们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样善事。」(林后九6、8)你有所付出,像是受到亏损,可是,这正像撒出的种子,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然而,话又当说回来,我们并非为了有所回报才付出,而是为了尊荣神。神有很大的恩典,你若如此行,祂自然会顾及你的需要。耶稣基督在世时,曾在圣殿的库房察看人们奉献的情形。祂看见有财主把许多捐项或金银投在捐献箱里,又见一名穷寡妇投进两个小钱。这两块小钱相等于一块大钱,即现今我们说两个「五仙」合成一角一样。这个微不足道的币值根本无法用来购物,然而,耶稣基督却称赞该名寡妇,指出她所捐的比众人还多,路加福音二十一4记载主耶稣的话说:「因为众人都是自己有余,拿出来投在捐箱里,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知道这名寡妇的坎坷际遇。纵使她拿出两个小钱后,再没有积蓄养生,然而,神必不让她挨饥受饿。圣经虽然没有继续述说该寡妇日后的境况,可是,神总有办法看顾她的。
主前约八百年,大先知以利亚奉神之命往见那个邪恶的王亚哈,宣布旱灾,并表示他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他发出预言后就离开亚哈王,按神的吩咐躲在基立溪旁。神使乌鸦早晚为他叼饼和肉来,他就靠此维生。直至溪水干涸了,神指示他前往西顿(即黎巴嫩)的撒勒法,告诉他已于该处吩咐一名寡妇供养他。这是一件奇事。神竟使一个自顾不暇的穷寡妇供养以利亚!以利亚当时遵神命到城门口,看见一个寡妇正在捡柴,就对她说∶「请你拿点饼给我吃。」这个女人认出他是以色列人,就指着永生神起誓说∶「我没有饼,坛内只有一把面,瓶里只有一点油;我现在找两根柴,回家要为我和儿子作饼;我们吃了,死就死吧!」然而,以利亚对她说∶「不要惧怕!可以照你所说的去作!只要先为我作一个小饼,拿来给我,然后为你和你的儿子作饼。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坛内的面必不减少,瓶里的油必不缺短。』这个女人因信,就照以利亚的话去行,岂知『坛内的面果不减少,瓶里的油也不缺短,正如耶和华藉以利亚所说的话。」(参王上十七1~16)你若先顾念神的事,祂也会顾及你的事。从来不曾看见有人按照圣经教训奉献后,会因饥饿而死,反见有人在穷途末路中如此行,生活逐渐富裕起来。这类事情又岂只一例呢?
玛拉基书三8~12说∶「人岂可夺取神之物呢?你们竟夺取我的供物。你们却说∶『我们在何事上夺取你的供物呢?』就是你们在当纳的十分之一和当献的供物上。因你们通国的人都夺取我的供物,咒诅就临到你们身上。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为你们斥责蝗虫,不容它毁坏你们的土产,你们田间的葡萄树在未熟之先,也不掉果子。』万军之耶和华说∶『万国必称你们为有福的,因你们的地必成为喜乐之地。』」此处神首先斥责他们没把十分之一送往圣殿,进而呼吁他们试试神──他们尽可把当纳的送入神的仓库,看看神否敞开天窗,将福倾倒下来,以至无处可容。
以色列人在希西家王统治年间,国中曾经历大复兴。他带领当时的百姓把圣殿修好,然后守节,又吩咐他们把各人所有的十分之一献给神。希西家随后查问大祭司,百姓所纳的奉献是否足够。大祭司立刻回覆希西家,指出神赐福给百姓,好让他们能有丰富土产及大群牛羊来奉献,而祭司与利未人的吃用都充足有余。他们肯如此尊荣神,神就广施厚恩。而这样的奉献,并非只为想多得好处,而是内心为着主,为要尊荣主。
从前有名商界巨富,在他十多岁时,有人指教他致富之道,就是把收入的十分之一献给神。当他照着实行之后,生意越益兴旺。后来他把捐项的比率逐步提高至十分之九,其余十分之一就归自己所用,然而,这自用的十分之一已非常丰富且有余了。当然我们教人致富并非好事,不过,这事乃指出一个相仿的道理──「多种的多收」。恐怕有许多人未必会深信这个道理,然而,我们相信主的话,但我们的动机并非想望多有得着,而且圣经教导我们若财宝加增,不要放在心上,此乃是基督徒生活的原则。假若我们为追求享乐,盼望能有更多享受而捐出十分之一的财物,我们的希望难免落空,因为那个心态和目标并不正确。
我们的祈祷,也是同一道理。雅各书四2论到当时的信徒,说他们得不着,是因为他们不求。他们以为透过战斗与争战就能有所得着,事实却非如此,皆因他们错用了方法,而正确的方法是向主祈求。但他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他们妄求,要浪费在其宴乐中(参雅四3)。他们渴求更多享乐,想望得着更多金钱可供挥霍,故此他们即便向主祈求,也难以如愿。可见不论祈祷或捐献,都同出一理。
神有如此应许∶你若向主有所捐献,祂会看顾,且会将更多加给你,使你可以放心凭信而行。然而,你实行之时并非想望有所得着,供自己享受,而是一心为尊荣神。事实上,除了使用这方法来尊荣神之外,我们还要在各方面寻求尊荣主──此乃我们为人的主要目标。■
本文原文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一九九九年一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