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习俗的起源与演变

祭祖习俗的起源与演变                                                           

神创造人,赐人宗教本能。但人因犯罪与神隔绝,不认识真神,自古以来便以其他东西取代真神,给予敬拜。

根据一些中国学者的查考,中国人祭祖的习俗起源得很早。按竹书纪年所记,远在主前18世纪殷商时代,「黄帝崩,其臣彻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这便是祭祖的起源。以后,历代帝王效法而行,这便产生了祖宗祭祀的传统。明显的,因着人的宗教本能,一开始就把死去了的人「神化」了,作为祭祀敬拜的对象,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敬拜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必须有对象,否则毫无意义,这点较后将进一步讨论。

到了周代,进一步的把祖宗与「上帝」并列了:「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以配上帝。」(孝经:圣治章第九):

这段话记述周公摄政时,祭祀上天。

「郊」-古时帝王冬至时在都城郊外祭天

「后稷」-周代的始祖

「配天」-祭天时,一同祭祀祖先

「宗祀」-祭祀祖宗

「文王」-周公之父

「上帝」-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最大的神明或天帝

此外,中国古代祭祖有一种很特别的仪式,由主祭人的子侄扮成祖先的样子,高坐在堂上,让亲人敬拜祭祀;后来则以木牌象征祖灵,也就是今天华人家中常设立的「神主牌」。

另一方面,印度的佛教在汉朝时由西域传入中国。佛教的六道轮回、转世托生的观念,大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祭祖的习俗。佛教的轮回观认为人死后,其家属必须在「七七」(49天)之内请僧尼念经超度,以免死人投入鬼道成为鬼,而能投入良善之家。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为东汉张道陵根据民间传统的信仰创立,到南北朝时盛行。与道教有关的丧俗,主要的是从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观念中衍生的相墓之术(即风水)。为了得到福气,坟墓必须与附近自然界的「阴阳气流」调和,否则会影响到死人和活人的命运。

小结:

综合以上所述,儒家的孝道,明显的停止于对祖先的敬拜与祭祀。既然「未知生,焉知死」,儒家对于死后的世界观,留下了一片真空,不能使人满足,以致佛教的死后轮回观,以及道教的阴阳五行观,很快的就填补了这个真空。

access_leve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