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奉的态度

事奉的态度

事奉的态度

陈建城

“你们谁有仆人耕地或是放羊,从田里回来,就对他说:‘你快来坐下吃饭’呢?岂不对他说:‘你给我预备晚饭,束上带子伺候我;等我吃喝完了,你才可以吃喝’吗?仆人照所吩咐的去作,主人还谢谢他吗?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 (路十七7~10)

圣经形容这个世代为一个“弯曲悖谬”的世代,也即是一个是非不分、见怪不怪的世代。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都与圣经大相径庭。圣经的许多教训,更是一般人所不能接受的。

上述这段经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仆人在田地里工作了一整天之后,回到家里,十分疲乏。按照今天世人的观念,主人应该说:“辛苦你啦,谢谢你!坐下来休息,吃饭吧。”但是这段经文并非如此,主人不但没有称谢他,他还得为主人预备晚餐,伺候主人,等主人吃喝完了,才可以吃喝。换句话说,主人把仆人所作的一切视为理所当然的,一点感激的心也没有。相反的,仆人作完一切之后,只当说:“我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应分作的。”这样的教训,的确不是今天一般人所容易接受的。

这段经文似乎反映主人的苛刻、冷酷无情,也间接地反映我们所事奉的神也是这么的苛刻、冷酷无情。我们虽然殷勤、劳碌地事奉祂,祂也不会感谢我们;相反的,我们只该在祂面前说:“一切的劳碌,是我们应当作的,我们是无用的仆人。”

表面上看来,主似一位冷酷无情的主人,要求很高。我们若单念这段经文,断章取义,的确有这种印象。但我们若注意上下文,就会发现路加在这之前记载了另外三件事,与这段经文有密切的关系。

路加福音十七章一至二节谈论绊倒人的严重性;三至四节谈论饶恕人的责任与需要;五至六节记载门徒求主加增他们的信心;最后七至十节让我们看到一个作仆人的,事奉主人应有的态度。

勿绊倒人

我们先看路加福音十七章一至二节:“耶稣又对门徒说:‘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就是把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丢在海里,还强如他把这小子里的一个绊倒了。’”

在主耶稣那个时代,犹太人的宗教领袖是百姓的最大绊脚石,尤其是文士和法利赛人。对于这些绊倒人的宗教领袖,主毫无保留的谴责他们为“毒蛇的种类”。他们把天国的门关了,自己不进去,正要进去的人,也不容他们进去;他们走遍洋海陆地,勾引人入教,既入了教,却使他们成为地狱之子,比他们还加倍!(参太23章)。

今天,生活在一个罪恶的世界里,加上人性的败坏,绊倒人或被人绊倒的事,是免不了的。虽然如此,这段经文提醒我们,绊倒人是非常严重的事,是每个人必须谨慎防备的。把磨石拴在一个人的颈项上然后把他丢在海里,已经是够惨的事,绊倒人比这个更惨!

有一次槟城的一位长老在我们教会里讲道时,提到他与一个信主的姐妹结婚,后来自己才信了主,甚至在教会里作了长老。许多年后,有一位弟兄与一位未信主的女人结婚。我们提醒他这是不合圣经的教训时,他就以这位长老的例子作为辩护。试想一个简单的见证,就绊倒了那位弟兄,甚至许多其他的人!

圣经的教导非常清楚,信与不信的不可以结合,因为一个是属于神,另一个属于魔鬼。那位长老与一个信主的女人结婚,后来也信了主,这是主在他身上格外的恩典,但他不能以自己的经历取代圣经的教训来教导人,以致绊倒人。这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

再举个例子,倘若在某些不诚实的事上我们偶尔得了一些好处,没有受到神的惩罚,我们断不能以此经历教导别人效法我们。因此无论是谈话,作见证,或作什么事情,总要处处谨慎小心,绝不能以个人的经历取代圣经的真理与教训,免得绊倒人。

有时因人的顽梗,神就任凭他们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有时神似容许他们累积许多恶行之后,才惩罚他们。表面上他们似很自由,但实际上却已掉入非常可怕及悲惨的境地。当我们发现他们所作的违反圣经教训却又似乎“凡事亨通”时,就需要注意,千万不可效法他们,或以他们的经历作为榜样来教导别人,使人被绊倒。

保罗在这方面就很小心,甚至在吃喝方面都非常谨慎:“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因此让我们牢记:绊倒人是非常严重的事,决不可掉以轻心。

要饶恕人

第二件事是饶恕人。路加福音十七章三至四节:“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这里主耶稣教导门徒饶恕人是我们的本分与责任。报复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当别人得罪我们时,我们总想要报复。有人以为报复的心态是合理的,因为出埃及记二十一章二十三至二十五节教导:“若有别害,就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其实不然,这里乃是列出施法方面的一种公正的惩罚原则。每个人在律法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生命和财物都一样受到律法的保障。因此,若一个人使别人在身体或财物方面遭受损害,就必须按着那人受害的程度给予公正、适当的惩罚或赔偿。

例如谋杀人者必须偿命,因为生命最为重要,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取代。圣经清楚的教导,人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没有人有资格或权柄夺取另一个人的性命,所以圣经教导要以命偿命,谋杀人者一定要被治死,除非证明是误杀,才可以逃到“逃城”去躲避(民三十五9~15)。

此外,圣经又教导“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脚还脚”。这里同样是教导惩罚必须与罪行的轻重相称的原则。这是惩罚的基本原则,而不是报复的根据。以色列人误以为这段经文授权给他们报复。我们也不例外。实际上圣经里没有任何实际的例子让我们看到倘若你打掉了我一颗牙齿,我就打掉你一颗牙齿;你打伤了我的眼睛,我就打伤你的眼睛。

主耶稣在马太福音五章三十八至四十二节的教导,就是在纠正以色列人对律法的误解:“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明显的,主耶稣强调要以爱报怨、以德报恨,以爱心显示对人真正的饶恕,所以在路加福音十七章三至四节祂说:“你们要谨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

主既强调不可报复,而且要无数次的饶恕别人,对门徒而言这的确是不容易遵行的。绊倒人是这么的严重,饶恕人又是这么的困难,主的要求既是这么高,如何是好?门徒们觉得信心软弱,无法遵Ñ,因此求主加添他们的信心,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要求。

求主加添信心

在路加福音十七章五至六节:“使徒对主说:‘求主加增我们的信心。’主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是对这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它也必听从你们。’”

信心是神给我们的一种恩赐,在信靠神、遵行神的话语上是不可缺少的。信心不够、信心软弱的确是危险的事情。有一次门徒因为信心小,不能治好一个被鬼附的孩子。当孩子的父亲要求主帮助时,主对他说:“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孩子的父亲立时喊着说:“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这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信心虽小,但我们可以求主加添我们的信心,做许多不能做的事(可九14~27)。我们的信心虽像芥菜种那么小,只要是活的,就能成就大事。

事奉的态度

路加福音十七章一至二节论述绊倒人是非常严重的事,要门徒防备。三至四节要门徒无限次的饶恕人。五至七节促使门徒求主加添信心,让他们能遵行神的话。第七至十节似与上面三段经文无关,其实不然。

信心既是神所赐的,人凭信心所做的事就不应该求酬报,这是我们事奉主应有的态度。我们的生命、恩赐、才干、时间、财物等等,甚至我们所呼吸的空气,都是主所赐的;每当我们应用这一切来事奉主时,就不应存着要得赏赐的心态,反而在事奉之后,只当说:“我是无用的仆人,所做的是我们应分做的。”这是我们事奉主应有的态度。

我们是主用重价买来的,一切既然都是从主而来,我们使用主所赐的事奉主,就不应当有任何求功的心态。在主那方面,祂自然会按我们所作的赏赐我们,就如马太福音二十五章所教导的,主将银子给仆人,一个五千,一个二千,一个一千。那领五千、二千的,赚了另外的五千、二千回来,主人称赞、赏赐他们。赏赐是主人的事,仆人的职责乃是领多少,就作多少。

路加福音十七章七至十节的仆人在田地里忙碌了一整天,回到家里,仍然继续伺候主人;他不能以工作为借口,说自己非常忙碌,就不愿意再作其他的事。今天我们事奉主时常有一种错误的心态,就是做了某些事,就不愿再做另一些事了。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事奉是继续不断的事,而且是“束上带子”来事奉,意即事奉时要除去一切的缠累与拦阻,使我们能全心全力地事奉主,这样的事奉才会蒙主悦纳。

主应许忠心事奉祂者必得赏赐,就必实践祂的应许,但主的应许与我们事奉主是两回事,我们不应把主当成负债者似的,为主作些事,就应得到赏赐与报答。相反的,在事奉主之后,我们得承认自己是个无用的仆人,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我们应分作的——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教训的精意。

大卫在建造圣殿方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他要为神建圣殿时,神不允许,而要他的儿子所罗门为祂建造。大卫并不因此灰心气馁,反而为所罗门收集了许多财物,并为此感谢神。在他的感恩的祷告里,他说:“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代上二十九14)

的确,我们一切的恩赐、才干、时间、精神及生命都是从主而来,当我们使用这一切来事奉主时,这是本分,是没什么值得夸口的,更无功劳可言。作为主的仆人,我们存这种心态事奉主,深信我们的主,绝不是苛刻无情、漠不关心的主。祂是一个满有慈悲、恩典的主,并且公正无私,必按祂的公义和丰盛的恩典赏赐我们。

最后,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事奉是不可停止的,一件工作完成之后,接下来是另一件,一直不断地事奉。盼望通过这段经文,我们晓得一生不断地、以正确的心态来事奉我们的主。 ■

access_level: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