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名没有被称过的地方
基督的名没有被称过的地方
陈纯仰
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罗马书 15:21》
当我在为今年英文部的青少年营祷告和准备时,心里特别想到世界各地那些从来未曾听过福音的族群的困境。令人震惊的是,我发现这些福音未得之民竟占了现今人口的一半以上。许多人没有圣经,没有新约(甚至连一本福音书也没有),没有福音单张,也没有基督徒的见证。甚至在许多地方,连“耶稣”这个名字也还未曾被翻译成当地的语言。
他们未曾听过我们的主甜美的名,更不用说有关祂的事迹。因着未曾听见,他们就未曾相信;因着未曾相信,他们也就不曾求告祂而得救恩。然而,为什么他们未曾听见呢?是因为在他们当中不曾有传道人。为什么在他们当中没有传道人呢?是因为没有人被差遣去他们当中吗?
在普世教会之中,除非有重大的转变,除非在某个地方有人准备好做出彻底而痛苦的牺牲,否则这些未得之民将仍然得不着福音。
族群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始自神创造亚当和夏娃,并吩咐他们要生养众多,遍满全地。可悲的是,罪进入了世界,以致人类的传宗接代变成罪人的繁衍。古代世界的罪恶在挪亚的日子达到了高峰,因而神以全球性的洪水审判世界,单单拯救了挪亚一家。当他的后裔在地上渐渐多起来后,历史又再次重演,人类在巴别聚集起来,要高举自己来敌挡神。
当时,全人类皆属同一种族,说同样的语言,并没有外地语言之说,没有人以种族来区分自己,土地也没有国界。可是,为了阻止人的集体背叛,神“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创11:9),这就是人类种族、语言和国家的起源。
拯救族群的神圣目标
当不同种族的出现成为既定的现实时,神紧接着在下一章的圣经中,宣告祂要拯救每一个族群的罪人之计划。神呼召亚伯兰,并赐他七方面的祝福,其中一项是:“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3)。接下来的经节便叙述亚伯兰从一地迁徙到另一地的旅程,且每到一地都筑坛求告耶和华的名。从他的意图和目的来看,亚伯拉罕其实就是宣教士的雏型。
与常人的想法相反,外邦人得救并不是到新约才有的概念;在旧约里,神就一直很看重向外邦人传道的使命。当神与以色列立约时,祂告诉他们:“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出19:6)。早在利未人担任祭司之前,全以色列民族已被赋予了祭司的责任,一方面代表耶和华神向着列国,另一方面,在敬拜中把列国带到耶和华神面前。
旧约圣经多处强调以色列受委托传扬神的名的使命,单从以下《诗篇》的经节,就可见一斑(其实,它们贯穿整个以色列的旧约历史):
•《诗篇》67篇1-2节:“愿神怜悯我们,赐福与我们,用脸光照我们;好叫世界得知你的道路,万国得知你的救恩。”神祝福以色列,以便她可以让外邦人得知神的救赎计划。实际上,《诗篇》67篇以肯定的话作结:“神要赐福与我们,地的四极都要敬畏他”(第七节)。
•《诗篇》96篇2-4节:“要向耶和华歌唱,称颂他的名;天天传扬他的救恩。在列邦中述说他的荣耀,在万民中述说他的奇事,因耶和华为大,当受极大的赞美;他在万神之上当受敬畏。”在这里,以色列自我激励,要向全世界宣扬对耶和华的敬拜。
•《诗篇》100篇1-3节:催促外邦人,“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你们当乐意事奉耶和华,当来向他歌唱。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神”。
•《诗篇》117篇:明显是宣教的呼召,“万国啊!你们都当赞美耶和华;万民哪!你们都当颂赞他。因为他向我们大施慈爱,耶和华的诚实存到永远。你们要赞美耶和华!”
在新约圣经,基督吩咐祂的门徒去世界各地传扬福音,这是十分明确的,他们要“使万民作门徒”(太28:19),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祂的见证(徒1:8)。主耶稣亦证明这是旧约圣经一贯的教导,就是“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路24:47)。
到世界的末了,神的旨意将会成就。《启示录》5章9节记录了一首新的赞美诗歌:“你配拿书卷,配揭开七印;因为你曾被杀,用自己的血从各族、各方、各民、各国中买了人来,叫他们归于神”。将来,每一个民族都会有人在新天新地里。基督在橄榄山上对门徒讲论末世的事情时,便向他们解释向普世传福音和祂再来的关系:“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在主耶稣第二次降临之前,福音将会传遍世界各地。
当神告诉亚伯兰“地上的万族”都会被祝福时,祂不是指国家,而是指国家内的不同族群团体。在使万“民”作门徒的大使命中,基督所用‘ethne’这个希腊字,就是英文的‘ethnic’的字根。我们不能满足于只把福音传到每一个国家,我们的焦点应该更清晰——我们的目标是要把福音带到每一个种族的群体里。因此,我们不要以为阿富汗只是一个国家,她其实是52个族群(如普什图人、乌兹别克人、塔吉克人等等),而中国则有56个族群。
族群的定义
在宣教学里,“族群”的定义是,一个福音可以在其中不受任何重大的阻碍而被明白和接受的最大的社团。语言仍然是令许多族群被孤立的最常见的障碍,可是,有时候是地理上的阻隔,在同一地区的两个群体也许说同一种语言,但其中一个群体坐落在难以到达的深山里,因而形成两个独立的群族。此外,政治因素也会造成阻隔,如朝鲜和南韩本是同一个种族,但因为朝鲜的边界几乎是不能逾越的,他们就被界定为两个族群。
前南斯拉夫的情形颇为有趣,那里的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原本是血脉相连,说相同的语言,他们主要的分别在于他们的祖先——波斯尼亚人的祖先是穆斯林,塞尔维亚人的祖先是希腊东正教徒,而克罗地亚人的祖先是罗马天主教徒。这些人民经过了数十年铁托将军的共产政权的管治,今天已经没有宗教信仰,但自从他们的祖先在1380年经过一场激烈的战争后,他们便一直世代为仇,因而衍生了三个族群。
时移世易,世界上族群的数目也起了变化,有些族群因生育率低或天然灾祸而消失,有些新的族群在偏远的地方被发现,有些则因科技的发展而合并,例如,直升机在宣教工场被广泛使用,克服了地理上的阻碍,因而大大减低世界上族群的数目。
有关族群的宣教研究
今天,我们拥有关于福音渗透不同族群的程度之详尽数据,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真实的情况。传统认为基督教是“洋教”的观点,在统计数据面前不再成立。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的章敬思教授记录了教会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爆炸性增长,同时却在欧洲和北美洲大幅度缩减。在1900年,欧洲的基督徒占全世界的70%,而到了2000年,这一比例下降至28%。相比之下,非洲在1900年有一千万基督徒,只占其人口的10%,但到了2000年,非洲一半的人口自称是基督徒,人数多达三亿六千万。
诺尔(Mark Noll)在他的著作“基督教的新面貌:美国的经验如何反映全球性的信仰”(The New Shape of World Christianity:How American Experience Reflects Global Faith)中,描述了同一个现象:
•“在刚过去的星期天,在中国去教会的基督徒可能比在所谓“基督化的欧洲”还多。”
•“在刚过去的星期天,在肯雅、南非、坦桑利亚和乌干达上教会的圣公会教徒,比在英国和加拿大的圣公会教徒和美国的圣公会教徒的总和还要多——在尼日利亚上教会的圣公会教徒人数,比其他非洲国家上教会的人数多几倍。”
•“在刚过去的星期天,在加纳上教会的长老会教徒比在苏格兰的还多。”
•“在过去的星期天,在英国和法国最多人出席的教会,当中大部分是黑人信徒。在伦敦,一半上教会的人是非洲人或非洲裔的加勒比人。”
•“在刚过去的那个星期,至少有15,000名外地的基督教宣教士在英国努力地向本地人传福音,而这些宣教士大多数来自非洲和亚洲。”
当然,这些数字并不一定代表真心悔改信主的人,却提醒我们必须常常重新评估,在向世界传福音的工作上,哪里的需求才是最迫切的。例如,巴西现在差派出去的宣教士比英国和加拿大所差派的总数还多——从前一直接待外来宣教士的国家,如今却成为差派宣教士最多的国家。就福音而言,意大利现在是一个未曾被接触的族群。
福音未得之民
“福音未得之民”的含义是什么?就统计学而言,这些族群是只有少过2%的福音派基督徒,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人力把福音传给自己的族群,并且很需要宣教士。大部分未得之民没有途径可以接触到福音,除非有突破性的改变,他们将继续无法接触到福音。必须要有人作出牺牲,跨越文化,学习新的语言,并跋山涉水地把福音带给这些族群,否则,他们将仍然得不着福音。
美南浸信会的国际宣教部定期刊登有关未得之民的研究(你可以从它的网站找到2013年的报告*),至2013年5月,地球上的七十亿人口被分为11,301个族群,其中6,941个族群是未得之民,约四十二亿五千万——即超过全世界人口的一半!
*http://public.imb.org/globalresearch/Documents/GSEC2013-05/2013-05_GSEC_Overview.pdf
顺带一提,其余的族群不一定接触过福音,他们只是不属于“未得之民”的组别,换言之,他们不是已经得着福音,而是他们当中有超过2%的人宣称自己相信基督,因此福音可能在他们当中传开,可是这很难保证他们是真的认识基督。
被遗忘的族群
尽管如此,教会最关心的应该是未得之民中的一个特殊的族群——被遗忘的族群,这些族群不单未接触到福音,而且也没有人注意到,即那里没有宣教士,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甚至不知道是否有人计划把福音带到那里去。根据国际宣教部的分类,被遗忘的族群有两个阶层。
•零阶层。这些是有最迫切的需要的,在这些族群里没有福音派的基督徒或教会,完全没有渠道接触福音的资源,包括印刷品、听觉或视觉的媒体(没有“耶稣传”电影、没有福音的电台广播、没有福音单张或书本)。全世界有565个这样的族群,近一千两百万失丧的灵魂。
•第一阶层。这些族群有一些福音的资源,包括信徒和媒体,但在两年内那里没有任何植堂的计划。教会的植堂工作是关键的因素。也许有基督徒在这些族群当中,但由于某些原因,他们没有建立教会(成立慈惠事工如开办学校和医院不算是教会的植堂工作)。一共有4,296族群属于这一类别,人数多达八亿二千万。
这4,861个族群应该是我们心里所担忧的,这八亿三千二百万人应该让我们的良心感到难过。我们的主呼召教会去把福音传给这些族群,而教会不单没有这样做,甚至没有计划要这样做。
不要以为4,861个被遗忘的族群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根据国际宣教士研究报告,这些族群与基督教宗派的比例是,每一个族群对九个基督教宗派和 952个教会信众。若世界上每一个宣教机构坚持接触一个被遗忘的族群,这些族群很快就被分配完了。这显然是可以做得到的!与以前任何时代相比,当代的信徒都更有潜质在有生之年完成向全世界传福音的使命。
单一的志向
把宣教工作重点放在未曾被接触和没有人注意到的族群上,并不是一个新的理念。保罗在《罗马书》15章20-21节写道:“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就如经上所记:‘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保罗的志向是在未认识基督的名之地传福音,因为他明白先知以赛亚的预言是不会出错的——那些从未曾认识基督的人有一天会承认祂为主和救主。
我们对大使命只可能有三种回应:甘愿牺牲地去做、或付代价支持那些已经被差派出去的、或是自私地不顺服。我的祷告是我们的教会整体不会辜负所肩负的使命,紧紧地跟随基督,以致祂可以使我们“得人如得鱼”(太4:19)。而若是神的旨意,呼召我们去把基督带给一个未接触过福音的族群,那将会是一个极大的荣幸。
难道你不会与我一同如此祷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