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综论之哥林多前书
新约综论之《哥林多前书》
- - 责备
胡恩德
我的意思就是你们各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林前一12~13)
从失败受警戒
我们从哥林多前、后书看到这教会有很多地方需要受责备、警戒和对付,有些事情还是相当的严重,所以我认为《哥林多前书》的题目可以定为“指责”或“责备”。
保罗在信上将他们的毛病逐一讲明并加以对付,当中有些说话相当沉重,所以他在《哥林多后书》说:“有人说:‘他的信又沉重,又厉害。’”(林后十10)事实上,若有神所用的仆人如此坦白地指出我们每一样的罪,即使没有用上沉重的话,我们也会感到非常沉重的。
保罗不得不用沉重的话,因他们的“病情”已到了非动手术不可的境地。医生真的喜欢替病人动手术吗?我看实在是可免则免。世上没有那个病人喜欢动手术,医生亦多不愿为病人操刀的。
对于在信中要用沉重的说话,相信保罗实在是逼不得已。他在《哥林多后书》告诉信徒:“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的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林后二4)保罗多多的流泪,明说视信徒如他的儿女,可见他心中有很大的爱!因此,当保罗看到他们有这许多的毛病,便以为父之心,流泪多番吐露衷肠。
此外,保罗的生命充满基督,里面满有基督的丰富,以现今一般的用语来说,就是“充满圣灵”。他有很大的能力,甚至在作工之后,知道那些听道的人必定是得救的,正如他在《帖撒罗尼迦前书》说:“我知道你们是蒙拣选的。”(帖前一4)
他怎么知道的呢?其中一点:“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不独在乎言语,也在乎权能和圣灵,并充足的信心。”(帖前一5)──他作工时,有把握那些人是实实在在的得救。
反观我们作工时,有时很有把握的说那些人必定得救,但有时却不敢肯定。不过,我认为听保罗讲道而决心信主的人,少有是“假得救”的。他们很多确实有圣灵的工作,是实实在在得救的信徒。
保罗建立哥林多教会,在那里住了一年零六个月,可说是一段较长的日子。他在那里一面劳苦作工,一面传道,把教会建立起来。相信哥林多教会的人数不少,因主曾在夜间的异象中向他显现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十八9~10)
保罗凭着圣灵的大能作工,得人归主。按我们的想法,这样的教会该是完备的,岂料他们的毛病多多。有站讲台经验的外国弟兄曾说:“看教会的信徒,便知道那处的传道人是怎个模样的了。”此言非虚。倘传道人不好,他所带领的教会必多有毛病。
不过,若我们从哥林多教会的情况看保罗,就全然错看了!此教会十分败坏,非因保罗这位传道人不济。保罗如此有能力、圣洁、公义、无可指责,且有极大的爱心,怎会生出如此的教会?由此可知,人是顶靠不住的,即使有如保罗般神的仆人在我们身上作工,我们也确实的相信所传给我们的,但仍可在瞬间变成败坏不堪。其实,错不在保罗,乃在我们这些人是靠不住的!
保罗作传道,当然不比耶稣基督优胜。耶稣基督拣选十二使徒,当中有卖主的犹大,败坏得被称为“沉沦之子”。耶稣基督论到犹大出卖祂,曾给他警告之言:“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太二十六24)此话不是耶稣基督单独跟犹大说的,乃是在最后晚餐时当众讲的,但明显是指着他说的,犹大自己也听见了。耶稣基督是最完全的一位,却出了如斯的使徒!
这事提醒我们不要过于自信。可能你在某次听道或跟人查考圣经时,非常清楚是圣灵作工而信主,得救的基础十分好。不过,千万别因此认为自己不会有厉害的跌倒,顶多只会有少许的错误。《哥林多前书》有这警告的话:“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十12)保罗建立的教会也可以如此败坏,你我也可以如此失足跌倒的!
不过,请别误会以为保罗建立的教会尚且如斯败坏,我们又何能幸免呢!这种想法表示我们没有追求的心,也没有信心追求,同样陷入顶大的错误里。事实上,不是每个保罗所带领的教会都这般败坏的,如腓立比教会便是相当好的。保罗写《腓立比书》时论及彼此不和的两位姊妹,但这教会在其他方面都是十分好的。还有,罗马教会也是很好的教会,保罗说:“我自己也深信你们是满有良善,充足了诸般的知识,也能彼此劝戒。”(罗十五14)。可见,不是每个教会都是如此败坏的,我们不要因哥林多教会的失败,便判定自己必然失败,没有信心追求至更高的程度。我们不应见别人跌倒便放弃追求的心。
设若教会中不是部分,而是多人有软弱、跌倒的情况;或你感到教会中人全是冷淡,甚至假冒为善,你不要因此而跌倒或退后。须知你的感觉有时候是错的,不晓得有人蒙了深恩;即或大部分确是冷淡或不冷不热,且都是败坏的,但你也不能因别人的败坏而一同倒下去!
有一次,有传道人遇见一位久已没来聚会的教友,便问他何以不来聚会。那人说:“教会的人全都是假冒为善,都是不好的!”传道人回答说:“是的,教会是冷淡,(他较谦卑,用“冷淡”一词,不至像那跌倒之人的看法。)但你的身子是否单薄至冷病了?你不要因别人的冷淡而冷病了啊!”我们不要因为哥林多教会、自己教会,或许多教会的种种问题变作不追求而颓废下去!
地上有冷淡的教会,也有火热的教会;有属世的教会,也有属灵的教会。我们都得承认在这时势,恐怕找不到全教会都是属灵的。不过,若教会有点“灵气”,总有部分人是相对属灵、是主所欢喜、是行神旨意的。即便全教会的信徒都失败,你可以成为“挪亚”。当全世界败坏时,惟有挪亚蒙神的恩,在神面前是完全人。我们不要因别人跌倒而跌倒,因别人冷淡而冷淡;当别人不冷不热时,我们也是同一个样子!当我们知道别人不对时,自己倒要好好起来,不跟随大多数,专心和忠心地跟从主。
《哥林多前书》让我们看见,虽然此教会的基础相当好,但仍有失败。所以我们要小心,因我们也有失败的可能。不过,我们亦不要因见哥林多教会的失败,便断定自己会有同样的失败,没有方法或希望可以走上完全的道路!
结党和纷争
论到此书的段落大纲,第一章一至九节是引言,第一章十节至第十章的结尾是保罗对他们的指责。
在哥林多教会中有人跌倒,且有纷争和分裂的情况,他们中间有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我是属亚波罗的”、“我是属矶法的”、“我是属基督的”。保罗指出他们的毛病:“基督是分开的吗?保罗为你们钉了十字架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一13)保罗一点也没有容忍他们,直指他们的不是。他们的问题不仅自称归在某名字之下,更是播散嫉妒和纷争,正如保罗在第三章三节说:“你们仍是属肉体的,因为在你们中间有嫉妒、纷争。”
第一、二章特别提到他们效法教会以外的希腊人那分门别类的情况。希腊人怎样分门别类呢?他们中间出了一些哲学家,许多人跟随某些哲学家,并夸耀和高举自己的派别,为要压倒别的学派。他们看重属世的学问、智慧和知识,以此为傲并引起纷争。
因此,保罗除了对付教会中的嫉妒、纷争,还要对付他们这问题。他们把主的道看如知识、学问和哲学,并将之分成不同派别。保罗要对付他们,说明主的道并非像哲学家或思想家的智慧。神的救恩和祂的救法是人看为愚拙的,保罗说:“犹太人是要神迹,希利尼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一22,23)神用人认为愚拙的方法拯救世人,这就是神的智慧,正如第一章二十一节说:“世人凭自己的智慧,既不认识神,神就乐意用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这就是神的智慧了。”
我们不能把主的道和福音看为是一种智慧,如同世人眼中的智慧或学术。若以世人的眼光来看十字架的道理,那是一个愚拙的道理。神以人看为愚拙的方法拯救人,这就是神特别的智慧。保罗要对付他们那爱慕属世的智慧、嫉妒、纷争和结党的心。此等动机使他们在教会中结起党派,他们高举有经验和被主使用的传道人,作为自己的荣耀,借此压倒别的党派,此情况在哥林多教会中相当严重。
因此,保罗非常严厉地警告他们:“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三16~17)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警告,我们不要以为此事与自己无关,便认为保罗的话并不沉重。保罗的话是真实的,主若要击杀那些挑起纷争的领袖也不足为奇,因为神必要毁坏这样的人!
为所建之工程面对审判
保罗警告在教会里如此作事的人:“我照神所给我的恩,好像一个聪明的工头,立好了根基,有别人在上面建造;只是各人要谨慎怎样在上面建造。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三10~11)他在哥林多教会立好根基,做了基础的工作,把耶稣基督摆在他们面前,叫各人信靠祂并站在此大磐石上,教会像是楼房,建造在这磐石上。我们得救后在教会事奉,就是在这根基上建造,把教会建立起来。
不过,我们各人要小心,要想想自己的工程是怎个模样,因“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审判的日子)要将它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三12~15)保罗已立了根基,在其上也有建造的工程,就是劝勉、教导信徒,叫他们长进。保罗离开以后,亚波罗继续在教会建造,他是一位学问丰富,且十分熟悉圣经的教师。他信主后在那处工作,相信他的建造也是蒙神悦纳的。或亚波罗已离开,或他仍在哥林多时,有别的人在教会建造──那些党派!亚波罗的建造跟这些人有什么分别呢?保罗以建造房屋作比方,若所建造的是合乎神的旨意,能使教会建立起来的,就是金、银、宝石;若所作是属乎肉体,使教会纷争和分裂的,那就是草、木、禾秸。
将来有一日,各人的工程要显露出来,因主严厉的审判要临到,祂要用火试验各人的工程。那些以金、银、宝石建造的将能存留,建造的人“要得赏赐”(三14);但以草、木、禾秸建造的,则要在审判之时被烧毁,建造的人得不到赏赐,多年来所作的将要付诸一炬!
神将要毁灭所多玛时,罗得之财富甚丰,天使勉强拖着罗得夫妇和两个女儿的手,催促他们往山上逃跑。罗得想要逃到附近的一座小城,(那城名叫琐珥,就是细小的意思。)恳求天使不要毁灭那城,天使也应允了。罗得从火中逃脱,孑然一身,或许只随手拿走一点点财物。无论如何,按照圣经的描写,他真的两手空空,如同从火中出来,连妻子也变成一根盐柱,一切都损失净尽!罗得的得救,确如“从火里经过的一样”!
若有人在教会建造一些错误的事情,如自立门户、结党等,这些工程将要面对审判,好像被火烧灭,自己虽然得救,也只是仅仅的得救而已。你切莫说:“让别人得赏赐好了,我是无望的,能够得救,即使站在天堂门口的一角,已万分感谢主;我期望不高,不盼望得赏赐,能以免去地狱之苦,实在于愿足矣!”若你得救之后不是立刻被主接去,仍存活在世,你当然会因主的救恩快乐,倘只是仅仅得救,将来面对主的审判,(基督徒要面对基督台前的审判,只是跟未得救的世人不同而已。)你会发现自己如罗得从火里被拯救出来,既不会感到快乐,且是大大失落和难受,而最使人懊悔不已的,就是感到对不起这位主──祂为我舍弃生命和一切,我却如此闲懒,没有为主而活,只是仅仅得救,空手见主!若没有其他的惩罚,即此已叫你的心痛苦非常了。
我相信在基督台前不是没有痛苦的,因在那里有审判,而审判的结果必然有好有坏,正如保罗指出:“或善或恶受报。”难道为自己所行的恶事受报,仍可像那些行善得赏的人那般快乐吗?不会的!所以保罗给他们一个很大的警告。
第四章继续论到关乎纷争和结党的事。
罪的严重性和其处理
第五至九章,除了第六章一至十一节责备他们彼此诉讼之外,几乎全是对付关乎身体方面的事情。保罗责备他们所犯的罪及指导他们该怎样处理。
保罗首先责备教会中有人娶了自己的继母,“这样的淫乱连外邦人中也没有,就是有人收了他的继母。你们还是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五1~2)又说:“岂不知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么?”(五6)若有少许酵种在面团里,整团面都要发起来。若有罪恶存留在教会里,同样有“发酵”的作用。试举一个常例:若你犯了一件罪,没有立即对付,求主赦免,旋即做起别的事来,更托词没空认罪,实将所犯的罪置之不理,以后难免会有多次的跌倒。
你若留下一点罪,它会“发酵”,其他罪恶将随之而来。设若你已认罪,就不要将那件罪翻来覆去地想,虽则不是留恋地想,只是后悔地想,也是不能的。每当我们回想自己的罪,多时都存后悔的心,似乎是要加重那回转的心;然而,这可能是出于无知、软弱,或是撒但的工作。或许你回想刚才为何要发脾气,口出恶言,且作动手打人之势,自觉实在做错,内心有一番的不安。接着又想到当时有人前来跟你谈到别的事情,若你回答那人便能悬崖勒马,趁势离去,只是你未有抓紧机会!
你认罪后已得蒙赦免,回想那些黑暗的“死东西”于你无益。事实上,“鬼”是不宜多谈的,你若多想,罪恶便会“发酵”,产生软弱,影响你的信心。你不要将犯了但承认过的罪像吃糖果般慢慢品尝,如此恋着罪恶,会导致“发酵”的!
况且,教会应该对付这连外邦人也没有的大罪,然而哥林多教会不但没有对付,还把罪留着,让它有“发酵”的机会。怎样“发酵”?就是传染──知情者可能效法当事人的做法,犯上同类的罪也认为不太要紧;纵使没有人犯同样的罪,但罪恶未被对付,就给魔鬼留了地步,让它可以在教会中作起别的事情,叫更多人犯其他的罪!
因此,保罗指出应该将这样的人赶出去。当然,这不是说教会要将所有犯罪的人赶走,保罗清楚的解释有几类人是要赶出的:“但如今我写信给你们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淫乱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五11)
第六章开首的十一节是关乎诉讼的事情,十二节开始讲到淫乱的罪。我们的身体是为主,不是为那些不法的行为。
第七章论到种种关乎婚姻的事情,有十分详细的讲论,包括独身与结婚,婚后不能离婚等。
在基督里的真自由
第八章是关乎吃祭偶像之物。保罗指出不要把绊脚石放在软弱的弟兄面前,以致绊倒他。祭偶像之物本身算不得什么,因偶像不是神,不会品尝那些食物。若你的良心刚强,觉得吃那些祭偶像之物并不要紧。不过,若有软弱的弟兄跟你一起,他的良心软弱,本不放心吃,但见到你吃便满心疑忌勉强的吃。他这样做是得罪主,因为违背了自己的良心;这样,你的自由便叫他跌倒了!保罗说:“你们这样得罪弟兄们……”(八12)我们应该有爱弟兄的心,不要这样得罪弟兄。保罗为着弟兄的缘故约束自己,纵可吃祭偶像之物亦宁可不吃。
保罗在第九章讲到自己节制的生活。有哥林多教会的人见到保罗自约的生活──自己干活谋生,不接受教会的供应,便认为他不是使徒,因而没有权柄享受教会的供应。保罗在此答覆他们,表示他实在有此权柄,只是他约束自己而已。
保罗凡事约束自己,为要使多人白白得着福音的好处。他说:“既是这样(刻苦劳碌维生来作传道之工),我的赏赐是什么呢?就是我传福音的时候,叫人不花钱得福音,免得用尽我传福音的权柄。”(九18)他为了使人不花钱,白白得着福音之好处,作为他个人的酬报。
他说:“我虽是自由的,无人辖管;然而我甘心作了众人的仆人,为要多得人。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九19~21)他约束自己,节制自己,甚至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都是为着福音的缘故,为要使别人白白得着这福音的好处。我们不能因为保罗如此刻苦便说他不是使徒。
保罗说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但没有说他向罪人就作罪人,向抽烟的人就抽烟,向赌博的人就跟他们一起赌博,这方面我们要分辨清楚。有人在大学的宿舍里,想跟不信的同学打成一片,好将福音传给他们;于是见到同学们打西洋纸牌,便跟他们一起打,起初并未涉及赌博,但不久之后是“小赌”,进而是“大赌”!他似乎是“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但问题是向罪人作罪人,就连自己都被拖垮了!
保罗说“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绝大部分是指到在风俗的事情上,亦有一些是关乎旧约的律法。外邦人不受旧约律法的约束,所吃的东西没有“洁净”和“不洁净”之分。保罗在他们中间时,亦会跟随他们一起吃。保罗是希伯来人,有“犹太人的头脑”,自小不吃旧约圣经认为不洁的食物,但外邦人请他赴席时,他会照吃如仪。虽然圣经没有明记此例,但保罗所说“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之原则,正是这一类的事情,即旧约律法中不关乎道德的事情,还有一些是风俗上的事情,他在这些事上与人打成一片,借此减少间隔,让他可以更自由地传讲福音,较易得到别人的接受。
戴德生先生来到中国传道,穿着西服,他的面貌和骨架全是外国人的模样,中国人对他像是有点害怕和隔膜。以往中国人称外国人为“洋鬼子”,不视之为人,实是一大侮辱(基督徒应称之“外国人”或“西人”便好了)。戴德生先生看出中国人不太容易跟他接近,因此改穿中国服饰。当时正值满清时期,男子都留有辫子,所以戴德生亦戴上假辫子。往后的情况果然有所改善,他较容易与中国人接近。这就是“向什么人作什么人”。
在《南疆之恋》一书中,张志江弟兄讲述他在寮国及越南工作的情况。他曾走到一些小数民族中,包括苗人、傜人及其他民族。有一天,他走了数十里路,到了一处傜人居住的地方,当时天色昏暗,没有电灯,或许只有微弱的油灯。那里的傜人热心款待他,为他预备了几款食物,他先尝了其中一款,觉得带点苦味,所以没有再吃第二口;另一款脆脆的,颇为可口,于是多吃了一点。在第二天他才知道那些脆脆的,原来是炒过的大蚂蚁和一些蚁蛋!若当时他知道所吃的是什么,相信他仍会吃下。至于那带有苦味的,就不便在这里描述了!
若有西教士到森林地区落后的民族中传道,土人射下一只猴子,将整个猴子头放在盘上款待你,认为那是整只猴子最好、最精华的部分,你会否吃呢?现今的西教士很主张尽量和他们认同,虽然自己吃得十分勉强,总之吃了不作呕;或许吃过两块面肉便停下,他们请你再吃,你仍要继续吃!
为何保罗要向什么人就作什么人?因他的心切望要得人,那些西教士亦然!保罗提到他节制的生活:“岂不知在场上赛跑的都跑,但得奖赏的只有一人?你们也当这样跑,好叫你们得着奖赏。凡较力争胜的,诸事都有节制,他们不过是要得能坏的冠冕(以往的冠冕只是用橄榄叶编成一个简单的环子);我们却是要得不能坏的冠冕。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九24~27)他攻克己身,不让身体的事情拦阻他,为要在传福音的事上得到最高的成绩和成就。这给我们留下佳美的模范。
第十章警告我们不要犯罪:“这些事都是我们的鉴戒,叫我们不要贪恋恶事,像他们那样贪恋的。”(十6)保罗提到旧约百姓的失败,被神对付,不少人倒毙,我们应以此为鉴,不要像昔日以色列人般贪恋恶事。不过,我们自己要小心,不要自以为站立得稳,因“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十12)
或许我们害怕试探、苦难、试炼临到时会站不稳,但我们可以放心,因神会帮助我们。保罗勉励信徒倚靠神,因神是信实的,祂应许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十13)
第十章十四至二十二节论到要逃避拜偶像之事,第二十三节至这一章的结束论到吃祭偶像之物。其实,第十四至二十二节也有谈论吃祭偶像之物:“你们不能喝主的杯又喝鬼的杯,不能吃主的筵席又吃鬼的筵席。”(十21)这两处经文究有何分别?
第二十一节所说的是若有人以这样的饮食作为其中一个拜偶像的程序,我们便要逃避,不仅因筵席上的食物祭过偶像,乃是筵席本身属拜偶像的程序。不过,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物,或许不少都是祭过偶像的,我们不必多问,只管吃,因偶像算不得什么,不会因偶像吃过那些肉而令吃的人沾染污秽。
第二十七节以后所说的是若有不信的人请我们赴筵席,我们毋须问那些是否祭过偶像的,只管吃。但若有人说:“这些食物是祭过偶像的!”我们就要为着他的良心而不吃。我们不是为自己的良心,因我们的良心没有问题,为的乃是他的良心而不吃!我们吃东西时,为什么要被别人的良心批判呢?保罗十分看重良心,圣经也是很看重良心的!求主帮助我们懂得在生活中,靠主约束自己,甘愿放下自己的自由。■
编者按:本文原刊载于香港喜乐福音堂二○二一年九月份之“音讯”。今蒙准转载以飨读者,特此申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