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ype>
不要再质疑 -- 多马
不要再质疑 -- 多马
陈纯仰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识耶稣其中一个门徒是“多疑的多马”,这个称谓对他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主要的性格特征并不是怀疑。他的全名是“那称为‘双生子’(原文作低土马)的多马”(约11:16,新译本),明显的,他有一位新约圣经没有提及的双生兄弟。三本符类福音书均没有告诉我们关于多马的任何事情,但约翰叙述了三件事件,相当细致地描绘出多马的性格。
“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多马是一个郁郁寡欢的人,他的心思总是想着最坏的情况,他所想像的尽是最悲观的结果,这是他最大的弱点。可是,尽管他的人生观是悲惨的,他却坚定地持守在基督里的信心和对基督的爱。
在耶稣最后一年的服事中,祂在献殿节作出一个大胆的宣告:“我与父原为一”(约10:30)。犹太人因耶稣自称是神而愤怒不已,想要拿石头打死祂,祂却逃脱了,因祂离世的时间还未到,而且祂不会是被石头打死的。耶稣随后退到约旦河,就是施洗约翰最先开始服事的地方,耶稣在那里带领一个极大的复兴,许多人认罪悔改,以信心回应耶稣。
此时,耶稣接到来自马大和马利亚关于她们的兄弟拉撒路的消息:“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约11:3)。耶稣与这个家庭的关系十分密切,祂去耶路撒冷时常在他们家住宿,享受他们的款待,并亲切地关爱着他们。因此,姐妹俩希望耶稣会来并医治拉撒路。可是他们住在伯大尼,是耶路撒冷的其中一个郊区,而且犹太人的宗教领袖正在寻找机会捉拿和杀害耶稣,若祂去探望拉撒路,便会把自己陷在险境里。祂的门徒也知道,所以当祂说:“这病不至于死”(约11:4)时,他们都松了一口气,而耶稣则在原处多住两天。
当耶稣两天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大去吧”(约11:7),可以想像一下他们的惊恐。他们抗议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要往那里去吗?”(约11:8)这对他们来说太疯狂了!耶稣在旷野的服事是了不起的,在耶路撒冷的危险却是明显的。但耶稣坚持要去伯大尼,祂说:“拉撒路死了,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约11:14-15)门徒们才觉悟到耶稣已坚决要去,不可能劝阻祂不去伯大尼。
事情的发展令人震惊,门徒们都被恐惧笼罩——他们的主实在是要走向死亡(其实他们弄错了!),而且祂要带着他们一起!就在这关键时刻,我们第一次在福音书的叙述里看见多马,他催促其他门徒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约11:16)
仔细思考他的话——这种悲观主义是多马典型的特征,他确信前面只有死亡等着他们。如果他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也许会说:“我们一起去吧,不用担心,一切会安好的,我们的主知道祂在做什么,我们所有人都会平安无事。”但在多马的思想里,并不存在任何希望:“耶稣将要丧命,我们一同死吧!”
然而,不要忘记多马的另一面——尽管他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他对主却仍然忠心耿耿。他看见耶稣的前景极不乐观,但他更决意要跟着耶稣和与祂同死。多马有非凡的勇气,但在此之外,我们必须敬佩他对基督的爱与忠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忠诚的勇气,而是超越惧怕死亡的爱。他不想失去耶稣;若耶稣即将死亡,多马认为与他的主同死比没有祂而活下去更好。
是的,多马的人生观是悲观的,但他对基督的爱与忠诚更是深切的,他知道跟随基督并不容易,但即使他以为他将被苦害至死,他仍然选择跟从他的主。在这刻,多马对其余的门徒来说是力量的支柱,鼓励他们要坚强。多马在这里所说的令约翰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致约翰特意记录在他所写的福音里。
“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多马接下来再出现在约翰的福音叙述中,是在吃最后的晚餐的房间里流露对耶稣深深的爱。
耶稣告诉门徒们祂将要离开他们,在天父的家里为他们预备地方,而且祂会再来与他们团聚。这令他们心碎,他们跟从耶稣已经三年半,他们开始信任祂、爱祂,且实际上非常依赖祂——他们甚至可能已经忘记了没有祂的生活是怎样的,但他们现在需要面对的正正是失去基督的同在。
但耶稣随后说:“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约14:4)。多马听见时可能使劲地咽了口气,因为如果他们知道那条路,他们大可踏上那旅程,而且很快便可以与耶稣在一起。然而,他们仍有未解答的问题:“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约14:5)他们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又怎么能知道那条路呢?多马既困惑、又伤心,完全不明白耶稣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多马与基督的关系深到他不想跟主分开,他宁愿与基督同死也不愿没有祂而活下去。但多马当时并不知道,他最害怕的事情即将会发生——在24小时内,耶稣将会死亡,而多马将失去他所深爱的主。
“用手探入他的肋旁”
耶稣离世后,门徒们深感震惊和悲痛,他们聚在一起彼此扶持,“因为害怕犹太人”(约20:19),故把门户都关上。不知何故,当时所有门徒都聚在一起,只有多马在外面独自哀伤。然后忽然间,耶稣以祂复活的身体在他们中间向他们显现!就个人而言,我不肯定我的心脏能否经得起门徒当时所承受的极端情绪,从害怕被抓而感到紧张和惶恐不安,继而惊见他们以为已经死了的耶稣显现,接着是因祂回到他们身边而欣喜若狂,并凭祂手上和肋旁的伤痕证明实在是祂。
惟一的问题是——多马不在场!
几天后,门徒们找到多马,反复兴奋地告诉他:“我们已经看见主了。”(约20:25)他们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热切地渴望让多马知道!可是多马的悲观主义不容许他相信他所听见的,他反驳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约20:25)他的意思是除非他用手指穿过耶稣的手,和把他的手插进耶稣的身躯,他断然拒绝相信他们。
这事件使他得了“多疑的多马”的外号,但如果你细想一下,这对多马是十分不公平的,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不相信。那天早上较早的时候,当几个看见空坟的妇女向门徒证实耶稣已经复活时,在《路加福音》24:11说:“她们这些话,使徒以为是胡言,就不相信。”
在往以马忤斯的路上,两个门徒告诉耶稣:“再者,我们中间有几个妇女使我们惊奇;她们清早到了坟墓那里,不见他的身体,就回来告诉我们说:‘看见了天使显现,说他活了。’又有我们的几个人往坟墓那里去,所遇见的,正如妇女们所说的,只是没有看见他。”(路24:22-24)有几个门徒在空坟墓那里看见证据,而所有门徒听见妇女们以目击证人的身份所作见证,但他们都不相信!耶稣因着他们不信以致忧愁而悲叹:“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他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吗?”(路24:25-26)
惟有当耶稣向藏在屋子里的门徒显现,甚而是只有当祂“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然后他们才相信(约20:20),所有11名门徒的信心均是迟钝的——多疑的彼得、多疑的安得烈、多疑的雅各、多疑的约翰、多疑的拿但业、多疑的腓力,多疑的马太......你明白了!
事实上,使多马不同的不是他的疑心较重,而是他在失去耶稣后的悲伤更大。也许这是因为他对耶稣的爱更深?
“我的主!我的神!”
在接下来的星期日,耶稣再次向祂的门徒显现,而多马也在场。主十分亲切地重复前一个星期日祂所行的,好使多马不会错失其他门徒所经历的。祂向他们宣告平安,然后看着多马的眼睛,对他说:“来吧,做你要做的,来说服你自己,我是活着的。最重要的是,不要不信,要信!”
耶稣对多马是何等奇妙地温柔,祂知道多马的感受是因为他爱耶稣。多马深爱耶稣而引致他极大的失望,而耶稣对他的悲观表现出宽容和忍耐,祂来为要永远除去多马的愁苦。
然后多马说:“我的主!我的神!”这是任何一个使徒能作出的最有力的宣告。多马以寥寥数字宣告耶稣的人性和神性的真理,并断言自己顺服耶稣为主。大约一个月后,这宣告在耶路撒冷、犹大和撒玛利亚、以及地极被广传。
根据传统,多马把福音带到印度,他埋葬的地方据说是在今天的钦奈机场附近的山丘上。
那十二个门徒中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耶稣来的时候,他没有和他们同在。 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就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 多马说:“我的主!我的神!” 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 20: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