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互相批评



不要互相批评

不要互相批评

蔡友仁

弟兄们,你们不可彼此批评。人若批评弟兄,论断弟兄,就是批评律法,论断律法;你若论断律法,就不是遵行律法,乃是论断人的。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就是那能救人也能灭人的,你是谁,竟敢论断别人呢? (雅四:11-12)

雅各在这两节经文论到一个很大的课题——说闲话。在第十一节的上半节告诉我们:不要批评(新汉语译本为“不要毁谤”)另一个基督徒,不要以负面的角度来谈论别人。

雅各在这里所写的跟圣经其他部分是完全一致。神赐予你我的舌头是用来赞美和述说祂的伟大及荣耀;在人际关系方面,你我的舌头必须用来造就人;换言之,我们的舌头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存在,因此,我们不可互相批评,甚或毁谤。

诚然,有时候我们需要从负面的角度来谈论别人。根据旧约律法,若有人亵渎神,我们必须举报,这原则至今仍然正确。若我们听见另一个基督徒妄用神的名,在私下的对质和有见证人在场的对质后,他仍然不悔改,我们便应该让教会作带领的人知道。新约圣经告诉我们,若教会发生什么问题,我们要向牧者报告,就如在哥林多前书里清楚教导的。有时我们需要强烈地反对错误的教导,因为有些人容易被假教师误导。圣经说灵性成熟的基督徒要向容易受影响的肢体提出警告,若有需要,他们要公布那些对教会有威胁的假教师的名字。其他可能对信徒有不良影响的人包括不长进、自私,以及不受教的基督徒,他们在新约圣经里也被提及。我们要彼此提醒,防备这些人,有时候更需要把他们的身分公开。使徒保罗就在他其中一封书信里说:“铜匠亚历山大多多地害我”(提后四:14)。

这些跟雅各书四章十一节有何关连?当我听见人说亵渎神的话而举报他们,这并不是我对他们有个人的成见,我乃是把他们所说的带到神的话语里衡量。当教会发生问题,我不是表达我个人的判断,而是向教会带领人报告,把这些困难带到神的话语里衡量。当假教师对幼嫩的基督徒构成威胁,我要做的并不是对他们表达任何个人的意见,而是以神的话作为准绳来判断。如果有基督徒对别人产生不良影响而必须被举报,同样地,这也是为了大家的好处和神的荣耀,并以圣经为准则作出判断。当我们的心思意念里常存神的话语和律法,彼此交谈时经常想到圣经的教训,我们便不会犯下彼此批评论断这严重的错误。

然而,讲闲话在教会里是常有的,这是令人遗憾的事实,是可怕的脓疮,是在许多团契里的伤口。许多基督徒花在谈论别人的时间,比花在谈论神的话语、荣耀和恩典的时间还要多。因此雅各直接地警告我们:若你不服从神的话语中关于说闲话的教导,你就是说神禁止说闲话的律法是错的,你其实是在说自己懂得的比神的律法更好。你不单是在论断人,更是把自己当成是凌驾在神的律法之上的审判官,可以决定要遵守哪些律法、不遵守哪些律法。

雅各却以一个极大的对比来阐明。他在第四章开首提到顺服是基督徒人生中重要的态度,而第三章的结尾告诉我们从上头来的智慧能使人顺服神的话。但是当你里面没有这种顺服,你就开始说闲话;当你没有把心思意念降服在圣经之下,你就开始叫人跌倒。你把自己凌驾于神的律法之上,事实是,你把自己放在神的位置!

雅各在第十二节指出,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只有一位,祂有权约束人的良心并宣告说:“这是错的”;祂也有权释放人的良心并说:“你可以这样做而无需感到内疚。”只有一位良心的主,祂能够作你所不能作的事。主能救人,就是那些在我们说他们闲话的时候却不关心他们是否得救的人;主能灭人,而这正是我们说三道四的时候所做的。那设立律法的主,能随祂的心意救人和灭人。祂能够把人从灾难、危险和威胁中暂时拯救出来,或把人从咒诅和地狱中永远地拯救出来;祂能透过夺走人的官能或性命来暂时灭人,或以无尽的折磨把人灭在地狱里。由此看来,既然只有一位良心的主,你是谁,竟把自己放在祂的地位上,断定另一个人的行为是对或错?你是把自己抬高成一个小小的神,只是单单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基于神的话来判断别人。

这是一段十分重要和实用的经文。神的话很清楚的教导我们,当谈论别人的时候必须按照上述所说明的原则。当我们衡量别人时,我们必须以神的话作为绝对的准则。从教会历史和我们作基督徒的经验来说,那些说最多闲话的人往往是读圣经最少的人。我们当记住圣经的话,并晓得无论是衡量人或是被衡量,都是同样以圣经为标准;我们都是向同一位设立律法的神交账。我们不可随意就别人所作的妄下负面的判断,除非他所作的是违背神的话,否则便是彼此论断了,因为只有一位设立律法和判断人的,而祂已把祂的心意在圣经里显明了。

若我们明白和遵行上述的原则,闲话就会从教会消失。试想象一下,当我们在教会里自由和公开并直接地谈论对方,同时我们的心思意念是即时地想到神的话,我们之间将更坦诚、更温柔和良善。我们说话时会更坦然和有爱心,所引用的圣经论点,会是纯净和对人有帮助,而不会是不洁和具破坏性,我们的基督徒生活也会更愉快,良心会经历更大的平安,教会也会更和谐。■

编者按:本文原稿作者以英文撰写,现译为中文,以飨读者。

access_level: 
0